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艺术、幼教类培训投诉同比增八成 预付消费遭诟病

2018年04月26日11:2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26日电 (邢郑) 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咨询系统分析显示,今年我国第一季度社会类培训投诉同比去年增长80.12%,在各类投诉中增幅明显,达到3,579件。有关社会类培训投诉主要集中在语言、艺术、幼教等领域。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警示,社会类培训领域“卷包跑路”风险正在累积,消费者群体权益受损可能性增大。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类培训投诉有以下八个方面值得消费者注意:

一是培训机构资质不健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部分培训机构需要先取得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然后再去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但是,很多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许可证,仅在工商部门以“教育信息咨询公司”名义注册,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此类培训机构虽然有营业执照但不具备教育培训资质,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没有营业执照,属于无证经营。

二是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为了扩大培训规模,有培训机构通过编造教师学历、夸大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等方式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比如虚构一线授课名师、通过率百分百、押题命中率百分百等。当消费者付费后才发现培训机构存在夸大宣传,进而产生纠纷。

三是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培训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经营者管理水平不一,师资力量千差万别,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不仅严重影响消费者消费品质,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者投诉,而且影响培训行业的整体形象,使消费者对培训消费心存顾虑。

例如,安徽省铜陵市消费者刘某准备给其不到2岁的孩子上早教托管班,报名咨询时,早教中心承诺家长随时可以查看监控,观察孩子情况。但消费者报名后发现,监控经常无法观看,且孩子没上几天后就开始拉肚子,消费者怀疑早教中心餐饮卫生不达标,多次要求协商退费退学。另一消费者何某孩子在某早教班上课,发现早教老师频繁更换,个别老师口音较重,普通话不标准,对孩子的认知判断和安全感造成影响,多次协商要求退还剩余课时费用。最终,这两起投诉经过调解后,商家都退还了消费者的费用。

四是合同约定有问题,格式条款显失公平。培训机构单方面更换培训地点、上课时间、授课老师、合并班级,甚至取消课程,违反合同约定,消费者因此得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此外,部分消费者因为自身原因解除合同,愿意按照合同承担违约责任,希望协商退回余下培训费时,经营者仍不能按合同约定及时退款。

培训机构一般与消费者签订格式合同,合同中存在部分不平等的格式条款、模糊条款等,甚至部分网络培训机构并不提供纸质合同,电子合同也没有明显提示,而是一味地提示消费者尽快付款。发生消费争议时,经营者以合同有约定为由,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

五是预付式消费方式遭诟病。培训行业普遍采用预付的方式收费,消费者接受培训前购买充值卡、会员或者预付全款,部分培训机构为了促销课程更是推出了各种预付费算法,模式复杂,甚至跟“消费贷”等金融产品挂钩。我国预付式消费整体监管有限,培训机构经常以破产、转让为借口一走了之,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大多数消费者都是事后 “维权无果”、“自认倒霉”。

六是以培训之名,行销售之实。部分经营者以养生、保健、调理身心等为主题,招揽消费者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免费或者费用很低,但是却在培训过程中大力推销保健品、器械或者其他高价课程,而这些被推荐的产品并不具备相应功能,甚至危及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七是培训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线下培训地点属于人口聚集区,但是,很多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并不符合消防等安全规定。一些培训机构甚至选择偏僻的出租屋办低价班,或者设置多个空间狭小的隔断。这一方面是经营者为了躲避监管或者牺牲消费者的利益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也有待加强。

八是网络培训乱象丛生。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一些个人、团体开展在线培训项目提供了便利。这些项目多以职场技能、人际交往、单个主题培训或讲座等为主,因为培训主题新颖、收费低、方式灵活、参与方便,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有的培训项目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但是,很多培训项目主体并不具有培训资质,培训效果差,没有售后服务,甚至收钱后无法再取得联系;有的经营者以网络直播、在线讲座等名义躲避监管。

此外,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83,664件,解决138,483件,投诉解决率75.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603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846件,加倍赔偿金额517万元。第一季度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38万人次。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