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互联网+”经济,如何走好下半场?

记者 齐志明
2018年05月14日22:4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美团收购摩拜,滴滴出行做起了外卖,高德地图也进军顺风车领域……近期,资本介入下相关行业内兼并重组、跨界经营的戏码接连上演,争做闭环、打通全产业链、行业洗牌成为舆论热议关键词,“互联网+”经济如何走好下半场,再次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

“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住宿、互联网+停车场……在出行、住宿、教育、旅游、金融以及其他生产与生活的细分领域,各类互联网+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在供给端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需求侧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

的确如此,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民生、解决生活与生产痛点、吸纳就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重要。以共享经济为例,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监测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内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投资,投资金额达1159.56亿元。其中,交通出行领域投资事件达177起,共享单车领域融资金额达258亿元,这表明,共享经济领域依旧是资本风口。

但盛名之下,仍有一丝隐忧。共享经济中,如何解决“花式共享”带来的资源浪费?“互联网+”经济中,还有哪些有价值的商业场景有待开发?相关企业如何在维护好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何把握好创新与监管的平衡点?真正可行的商业盈利模式在哪?

“这些都是'互联网+'经济走好下半场必须回答好的问题,也是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迈过的坎。”电子商务中心主任曹磊说。

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马扎、共享床铺……共享住宿、网约车、共享单车的风光,也带火了一批“花式共享”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噱头有余,内涵不足,终究昙花一现。“互联网+”经济,如何避免资源浪费,进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闲置资源再利用,劳动力的去中心化参与,这是共享经济的最主要两个特点。”小猪短租CEO陈驰认为,纯粹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是对社会闲置资源的盘活,基本上是一个平台的模式,每一次资源的再利用都会多出一次社会价值。但之前很多匆匆上马的共享经济项目并不具有平台属性,仅在资本催动下形成新的资源增量,新投入资源尚未能得到高效配置,这与共享经济的本义就是相悖的。一旦资本停止输血,自我造血能力脆弱的相关共享企业就逃不脱倒闭命运,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以网约车为例,日前美团打车与滴滴出行在上海与南京烧钱大战正酣,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过度补贴行为,表面上看让消费者得利,但最终破坏了市场价格底线,带来的“马甲车”横行、车辆资质不达标、司机审查不严格等问题,将最终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那么,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

“很多'互联网+'经济乱象重重,根子在于市场缺乏完整的规范性,目前整个行业的模式体系还不健全。”刘俊海认为,“互联网+”经济要朝着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包容普惠、多赢共享的商业模式迈进,尤其要注重创新与诚信兼顾,快捷与安全并重,规范与发展并举,实现经营自由与市场监管的有机统一。

“新经济需要重构交易的成本和体验,塑造新的模式,这需要企业家长期的投入,而不是简单的资本游戏。”陈驰认为,企业本身应该是本着企业家的使命和愿景去洞察一个个新的商业机会,用企业家的这种使命感去推动创新经济发展,而不应旦陷入到互联网巨头的战略竞中去,一旦过度被资本裹挟、陷入选边站队中去,将会带来创新模式的效率降低,最终将会损害消费者的服务体验。

出行分享、住宿分享、众包物流、服务众包、教育分享、医疗分享、内容创业、股权众筹、私厨……在相当多的垂直细分领域,“互联网+”经济的触角都延伸过去了,未来会有哪些新的商业应用场景?哪些已有的领域会继续被深耕?

“在实物领域,住宿将会继续被深耕;在虚拟领域,知识技能等虚拟产品的共享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住宿已经成为刚需,不论是旅游还是长租,都需要唤醒“沉睡”的房租资源;当社会越发从“资本”进入“知本”时代,知识分享的需求更加被激发出来。

这个观点也在数据上得到支撑。据国家信息中心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其中房屋住宿交易额增速以70.6%,位列第三。

一直以来,科技与“互联网+”经济似乎是一对连体婴儿,哪里有“互联网+”经济,哪里也是科技创新的活跃地区。未来,科技如何继续赋能于“互联网+”经济?

科技对互联网金融很重要。“目前多的行业在金融服务的享受上难度较大,就是因为巨大的信息壁垒,导致金融机构评估成本太高,所以银行不愿意做。”向上金服CEO袁成龙认为,未来,通过技术赋能,让评估的成本变得更加的低廉,让有些金融机构以前不能做的也还能做,这个可能是很多互金公司以后很长时间要专注的方向。

科技被认为将在未来发展扮演重要角色,被寄予的厚望,这不单单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互联网+教育”同样如此。

“科技是推动教育普惠这件事情最好的方式。”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举例说,去年学而思在线网校发布了一个叫“I DO”的系统这样的在线互联教育,在线上能够实现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数据的抓取,然后个性化的去推送给他学习的内容;而在前年,好未来在行业当中率先推出了“双师”这个模式,即将优质教育资源及,从集中的北上广地区,把它输送到二三四线城市,有效地去解决一个学习的效果和闭环的问题,这也让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上在某种程度上得以部分解决。

白云峰认为,互联网科技对于整个英语教育未来赋能,能够让在线的英语教育,进入一个更加贴近教育本质的下半场,不止是做好人和人的连接,真正的把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放到孩子的面前,让他们在线上不止是完成语言的陪练,而是完成从语言到思维,从思维到话,整个全方面的塑造。

商场上有句名言,不盈利的企业是不道德的。诚然,只有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后,企业才能扩大再生产,才会投入更多成本到满足消费需求升级方面去。但如何盈利、何时盈利,对很多共享企业来说,一直没有时间表、路线图。如何实现盈利呢?哪些“互联网+”经济已经找到合适的盈利路径了呢?

业内人士认为,未能盈利有原因。以共享经济为例,“共享经济,除了有经济的属性外,更加强调的是绿色、公益的属性,这对于企业就带来的较大要求。”陈礼腾说,平台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资源的过度浪费,加上用户思维及使用未养成、相关监管未到位等原因,大部分共享经济平台迟迟难以不盈利。

“盈利有两维度,一个是财务上的,另一个是从商业模型上去看它盈利能力的改变。”陈驰说,商业模式是否持续改善、用户生命周期是否足够长、是否实现了品质性成长,这些更应该成为互联网企业盈利能力的考察指标。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最宝贵的财富,数据有望成为“互联网+”经济未来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也确实,“互联网+”经济与大数据有天然关系。以“互联网+出行”为例,国内某最大网约车平台,每天有超过2000万订单,高峰期每分钟接收超过3万乘客需求,每日新增轨迹原始数据70TB+,每日路径规划请求超过200亿次,这么大的数据体量,称其为大数据并不为过。但现在,“大数据”概念满天飞,对此应如何看待?数据真能成为盈利的“金钥匙”吗?

“谈大数据之前,不妨先谈数据。数据本身在金融业务里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使用不好数据就基本上干不好金融。”袁成龙说,在信息时代,哪些数据可以被获取,如何用数据去预测客户的行为,这需要不断去迭代分析和评级的模型来去评估客户的信用,这意味着,数据能力摆在了突出位置。

“你自己业务产生的数据,别管有多少,都算不上大数据。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得更多的数据源,结合己方数据然后把它们综合到一起,然后再输出这个结果,这才是有效的。”ETCP集团董事长谭龙说,目前ETCP的业务规模是所有类似公司所有业务量打包以后的1.5倍,每月的停车频次、车流量是超过1亿辆次,尽管如此仍不能称其为大数据,只有和其他互联网应用上的多方的数据实现相互的共享和互通,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尽管同属于“互联网+出行领域”,但不同细分市场盈利模式也大为迥异。有媒体报道,去年滴滴出行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到4亿美元;共享单车巨头企业也让位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车好多集团首席执行官杨浩涌则坦诚,“我们每次融资的时候,都会说明年的六月份盈利,这是一个标准答案了。”但在“互联网+停车”领域,这似乎不是问题。

“互联网出行领域在大面上盈利模式都是类似的。首先,要在本业务上面能不能产生收益。其次,在你获取的资源方面,资源像B端停车场、C端用户层面,能不能进一步产生收益。”谭龙说,ETCP在停车费的交易上已经产生收益,其次通过给停车场提供服务,降低其运营成本,提升其运营效率;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服务,改善了停车场的收益结构。

“互联网+”经济作为创新型经济,如何既能鼓励创造力、创新力,同时又不出圈、不逾越法律底线,这对监管方面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共享单车押金难退、预付资金池被挪用,网约车的乘客人身安全、信息安全问题。如何强监管又不束缚创新力?这个难题摆到了面前。

“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在做超前于监管和制度的业务之前,要把握社会道德性与金融普惠性的平衡点,这其中的尺度一定要拿捏到位。”袁成龙说,不论何种金融业务,都需要业务人员提前评判,不然就是不负责的。他认为,不论行业如何竞争所,尺度必须把握好,底线必须坚持住,不能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就无从保障。

当市场失灵时,加强监管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出台“互联网+”经济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审慎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

“'互联网+'经济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出租领域,其实就是法律法规上的监管问题。”陈驰说,是按租房的条例来监管,还是按照酒店行业的管理条例来监管,这些还需要理清,这方面需要业界、学界与监管层共同努力,尽早出台适应新经济发展形势的规范性文件。

“包容不是纵容,审慎不等于放弃监管。”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安全意识,对于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文化安全、金融风险等密切相关的业态或模式,要严格规范准入条件;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界定平台企业、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的权利、责任及义务,明确追责标准和履责范围,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责编:冯人綦、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