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亚洲花都”云南斗南花市:
客流量销售额齐增 小鲜花“串起”大产业
大年初六,《证券日报》记者来到被誉为“亚洲花都”的云南斗南花市,这里游人如织,既有当地居民来逛花街、赏鲜花,也有外地游客专门来买花拍照。小小鲜花不仅带动了鲜花产业链的发展,还串起花卉旅游、冷链物流等多个产业。
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以下简称“KIFA”)数据,春节期间,鲜花销售火爆且销量呈逐步上升趋势。2月3日,鲜花全渠道交易量约为540万枝,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增长。
“航班中转,顺路来花市逛一逛”“我们每年新年都来,这里热闹,花也好看”“我们就是专门来这里打卡的,已经玩了好几天了”……多位游客怀抱鲜花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在斗南花市主场馆,从鲜花绿植到特色美食,从传统手工艺品到时尚鲜花饰品,各式商品应有尽有。春节期间,许多游客来斗南花市购买心仪的“花卉年货”,欣赏姹紫嫣红的年宵花,体验独特的花卉文化。
“春节期间由于花卉产量减少,目前价格有所上升。”花商尹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品质好的鲜花价格较高,如优质单头玫瑰‘高原红’已卖到了45元/把。”
涨价的鲜花并未“劝退”热情的游客。据KIFA资深拍卖师花小骏分析,春节期间,年宵花等鲜花迎来销售高峰,价格指数有所上涨,但“好花好价”的趋势进一步凸显。其中,颜色喜庆的红色系鲜花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出现较大涨幅;另外,复古色、粉色、白色系货品也因消费趋势的多元化,价格有明显上涨空间。
在一片花海中,除传统花卉月季、玫瑰大受欢迎之外,蕴含中国风元素的冬青、银柳、蜡梅、蝴蝶兰等花材,也深受消费者青睐。专卖牡丹菊的花商孙静对《证券日报》表示:“部分消费者对蕴含中华文化的梅、兰、竹、菊尤其喜爱,还有富贵典雅的各色牡丹,也是我们独有的花卉文化。”
KIFA一位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鲜花消费从小资消费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消费,消费模式也更趋个性化,可购买的鲜花种类越来越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动了整个花卉产业链市场,推动鲜花种植和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目前我国鲜花产量及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我国鲜花消费市场已日渐成熟。斗南花市销售的产品不仅有鲜花,还有由干花做成的香包香囊,以特殊工艺定格的永生花,各色鲜花烹饪成的鲜花饼,鲜花深加工后制成的精油、手工皂、美容产品等。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鲜花产业不再局限于传统鲜花销售,而是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延展,包括美容、食品、家居等多个行业。这不仅有助于稳定花农的收入,减少因季节性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电商平台及线下快递齐发力,斗南花市快递点堆满了打包好的鲜花纸盒,装满花束的小推车穿梭于摊铺间,许多手拖行李箱、怀抱鲜花的游客正排队邮寄。
花团锦簇的背后,是专业农资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是鲜花冷链运输的日益完善。例如,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对花卉专用肥不断进行改良;昆明市晋宁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搭建花卉AI育种实验室;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已借助迈阿密航线,成功帮助云南产鲜花销往美国迈阿密,打开新的业务空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