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胡拥军:数实融合正向“制度集成创新”系统化推进

2025年02月13日10:5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人民网自2022年以来,连续3年开展“数造新实体”课题研究,征集到600余项实践案例,并连续发布年度报告。近日,2024年报告正式发布,人民网对报告内容进行摘编公开报道。

2024年,数实融合的画卷徐徐展开,从顶层设计的大写意进一步走向实操落地的工笔画。数实融合从地方实践探索进一步走向制度集成创新,数实融合的系统化推进形成一系列突出成果。

一、数实融合发展势头可喜、成果可见、远景可期

推动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实融合繁荣生态。进入2024年,大模型应用不断下沉到各个行业领域,“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成为引领数实融合的重头戏,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等深入推进,覆盖千行百业、包容大中小企业的数实融合生态不断完善。

系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夯实数实融合发展底座。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光缆线路长度达到7183万公里,5G基站总数达408.9万个;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算力总规模超过146万标准机架;工业互联网应用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

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数实融合强劲动能。得益于国家政策引领、地方试点推进以及企业创新探索,我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加速推进,“线上超大规模数据”与“线下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叠加效用得到进一步释放。目前,我国89%的省级行政区和65%的城市已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二、战略机遇期、创新涌现期、规范发展期“三期叠加”

一是战略机遇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成为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驱动。面对全新形势与挑战,需要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实现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整合重构和重塑,从而优化原有经济产业结构,打造新发展优势。

二是创新涌现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将催生许多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从消费侧来看,我国具有用户需求多元和市场规模庞大优势,数实融合能够推动数字经济供给和消费体系重构变革。从生产侧来看,我国有完备的产业门类和活跃的经营主体,数字化将推动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

三是规范发展期。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伦理等问题对传统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十五五”时期也是监管框架和治理模式不断完善的发展时期,既要强化“以数促治”,强化数字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提升治理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也要强化“以治促数”,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适数化”政策法规体系,创新符合新技术发展特性的治理模式。

三、要坚持“走创新路”“打融合牌”“吃改革饭”

一是要坚持“走创新路”。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瞄准战略性前瞻性领域,以前沿技术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要以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构建完善数字技术底层基础理论体系;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

二是要坚持“打融合牌”。优势技术要接地气,要落地生根产业化。要以数实融合应用为导向,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数字技术服务企业跨界创新,优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行动,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城市治理等领域构建一批数字化、智能化标杆性场景应用。要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为契机,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加快新型技术、装备、设施和工艺的应用普及。

三是要坚持“吃改革饭”。要加快构建“适数化”政策法规体系,通过制度创新,推动适应数字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优化调整;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提高公共数据、企业数据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要围绕数字经济市场开发与需求拓展,建立高效便捷的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品准入机制,打破各类“玻璃门”“旋转门”,鼓励包括民营企业等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应用创新。

(作者胡拥军,系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处处长、研究员)

点击查看数造新实体案例库

相关报道:

《数造新实体——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案例研究(2024年)》报告发布

(责编:王震、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