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广投:央企担当绘就广东乡村新画卷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所在,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与梦想。当蛇年新春的喜庆氛围弥漫南粤大地,回乡过年的广东人惊喜地发现,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昔日泥泞小路化作平坦柏油大道,废旧房屋华丽转身成为特色民宿,曾经的“空心村”“荒芜村”蝶变为“幸福村”“网红村”。这一幕幕生动的乡村巨变,背后是广东省自2022年底全力推进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强力支撑。
在这场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广投)勇挑重担,以“打造好风光,为人民带来好生活”为初心使命,锚定“一镇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目标,全力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
中铁广投闻令而动,以人民需求为冲锋号角,迅速集结系统力量跑步进场。自2024年3月起,先后在河源、汕尾、梅州3个粤东粤北城市,以及广州、珠海等7个大湾区城市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组织系统内19家工程局、5家设计院与38家三级公司迅速投入建设。高峰期投入参建人员超7500人、机械设备超400套,累计开工项目近500个。同时,在汕尾、梅州、河源成立全资子公司,全面掀起建设热潮,以实际行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工程推进中,中铁广投深知科学规划的重要性,积极与清华大学、美丽乡村建设专家团队、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度合作。他们深入调研乡镇实际需求、资源禀赋、人文底蕴和发展阶段,因地制宜优化建设方案。在汕尾,对红海湾海滨街、小岛渔村、大湖鸟类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开展人居环境和风貌提升改造,打造出一批独具魅力的旅游打卡点,推动当地美丽经济迈上新台阶;在梅州,充分发挥苏区侨乡优势,精心打造集研学教育、旅游服务为一体的黄槐军旅特色镇,全力将松口古镇塑造为“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文旅特色镇,带动地方旅游业蓬勃发展;在河源,启动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整理建设用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产业载体升级,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铁广投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仲峰在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建筑业企业助力县镇村发展专题研讨环节中强调:“聚焦民生福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我们始终秉持的宗旨。”公司深度参与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大力推进“四好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坚持“小而精”原则,建成口袋公园、健康步道、卫生院、长者饭堂、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通过“精细绣花”之功,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持续擦亮“百千万工程”的民生底色。
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中铁广投同样展现出央企担当。2024年梅州“6·16”特大暴雨灾害期间,公司迅速组织力量奔赴受灾最严重的4个县区,紧急抢通道路51条,清淤清污超22万立方米,修复房屋581户,疏通排水渠、河道19公里,为受灾群众打通“生命线”,成为他们最坚实的依靠。
此外,中铁广投还注重乡村人才培养和就业带动,积极把“乡村工匠”引入建设团队,让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中铁广投等央企的共同努力下,广东乡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陈宝峰 徐曼)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