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以旧换新政策“红包”让消费者动心更放心

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
2025年02月13日13:3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旧手机现场折价回收可以抵600元,叠加‘国补’和消费券,我只需要花费不到2000元就可以买一部新手机,实在是太实惠了。”家住湖北武汉的刘女士拿着新手机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只需进入“湖北以旧换新”小程序,完成实名认证,就可以在3C数码专区领取补贴资格,她不到五分钟就完成了申领流程。

新年伊始,消费者迎来又一轮政策“红包”。家电以旧换新从8类增加至12类;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最高达500元;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落地,真金白银的补贴优惠让更多老百姓选择了“换新”过春节。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31日0时,全国共收到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报废更新补贴申请5.7万份;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79.3万台,申请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1714.5万件。

往年春节,酒糖茶饮是时兴年货,2025年,当国补优惠遇上春节,消费者“辞旧机、迎新机”的热情被点燃,流行起了新的年货三件套: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手环。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数码产品换新热潮受多因素推动。以手机为例,其政策补贴力度大,对于限额以下手机,售价15%不超过500元的补贴非常有吸引力。且手机更新换代迅速,消费者的换机频率和需求相比家电要大很多。此外,品牌的激烈竞争和电商平台的促销也进一步推动了2025年春节期间的换新热潮。

“这台平板我在年前就看好了,原价5499元,国家补贴和厂家折扣叠加后4600元拿下。”在湖北宜昌某手机专卖店拿到新手机的颜女士告诉记者,她只用几分钟就在线上平台“丝滑下单”了一台平板电脑,下单后马上预约了实体店领取,方便又放心。

“春节期间卖得好的机型基本是6000元以下国补范围内的,我们专门设置了一个陈列台摆放3000元至4000元的手机,这是近段时间顾客最常咨询的价格范围,也基本能享受到500元的最高优惠。”该手机专卖店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店里的人流量是平日的三倍左右,销售量也增加至平时的两倍多。

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深入实施,各地监管也逐渐完善,合力做好惠民政策的“后半篇文章”。在北京,“京通”电子围栏持续监测异常订单情况,确保补贴资格真实有效,同时防止销售企业“先涨价后补贴”;在山西太原,当地开展市场价格专项督导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者家电“以旧换新”政府补贴价格、明码标价执行情况;在四川成都,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针对虚标价格、虚构折扣等“套补骗补”问题,优化投诉受理流程,提高投诉处理效率。

进一步落实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还有哪些?盘和林认为,2024年至2025年初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经持续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未来的市场潜力可能逐渐趋于饱和。因此,如何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释放换新需求是一个重要问题。其次,随着补贴的扩围和标准的提升,补贴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监管成为难点。此外,部分地区的回收渠道不畅、处理能力不足,存在堵点的回收处理体系也可能影响政策的实际效果。

“下一步,要注重政策宣传的可及性,充分带热市场活力;提高补贴政策的便利性,使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享受政策优惠,并实实在在获得实惠;引导产业升级和创新,如加快AI与手机技术的融合,推动AI技术的迭代,让消费者有实实在在的手机迭代需求。”盘和林建议。

(责编:方经纶、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