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中国游”热潮涌动 “中国故事”愈发精彩

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2025年02月14日09:0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入境游客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到达大厅设立的摊位前驻足,了解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摄

入境游客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到达大厅设立的摊位前驻足,了解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摄

今年春节期间,在中国的“歪果仁”明显多了起来。

在北京故宫的红墙之下,一位法国游客举着手机,努力地想把雄伟的宫殿与热闹非凡的庙会场景一同收入镜头中,他感叹道:“这里的年味比我想象的要鲜活得多!”

而在云南大理的白族村落里,一个澳大利亚家庭正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当地特色的年夜饭,孩子们兴奋地学着用筷子夹起饵块,充满了新奇与欢乐。

近段时间,这样温馨且充满活力的场景在中国各地不断上演。

什么原因让中国旅游市场迎来了中外游客“双向奔赴”的热闹景象?

随着我国入境免签、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这为外国游客来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共计95.8万人次外国人出入境,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22.9%。“中国游”凸显了中国旅游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国际吸引力的提升,展现了中国热情友好、开放包容、发展进步的风采。

从数据来看,外国游客对“中国游”的热情究竟有多高?

第三方出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200%,显示出外国游客对中国春节的热情高涨。此外,旅游网站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数量同比增长七成,其中排名前五的国家为韩国、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加拿大。

外国游客为何如此青睐“中国游”?

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构成了中国入境游的核心吸引力。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

以泉州为例,记者从泉州市政府外事办了解到,2月11日至13日泉州市举办了“外国总领事泉州过大年”活动,部分国家驻沪、穗、厦总领事在泉州共度元宵佳节,感受元宵氛围。

“这一活动不仅体现出泉州独特的文化吸引力,更展现了中国通过文旅交流来提升国际形象的积极努力。”华侨大学教师许春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泉州作为今年春节的热门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当地还通过古城志愿者和非遗博物馆提供的多语种服务,向外国友人传递着中国的友好情谊。这些志愿者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和流利的外语,成为泉州对外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语教育也在为文旅交流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许春翎表示,中国的外语教育正从传统的语言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语言服务类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如今,旅游、博物馆、交通等领域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双语人才。他们凭借优质语言服务,助力外国游客更好理解和感受中国历史文化。无论是在博物馆生动讲解文物故事,还是在交通轨道、国际航线上贴心服务,这些外语工作者和志愿者都尽显专业素养与热情态度。

记者还注意到,外国游客的足迹正逐渐从一线城市向县域延伸。春节期间,51个中国乡镇首次迎来了外宾订单,福建明溪观鸟节、湖北赤壁青砖茶制作等小众体验项目受到了外国游客的青睐。在江西婺源,德国摄影师汉斯用了三天时间,拍摄徽派建筑与油菜花田的美景,他说:“这里的美景让我对‘天人合一’有了全新的理解。”

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国家移民管理局近日发布公告,即日起,实施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的免签政策。

国家移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移民管理局将持续深入推进移民管理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华旅游、开展商贸活动,为入境游市场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当 “周五下班去中国” 成为海外社交平台上的热词,持续升温的“中国游”不仅彰显了中国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更成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生动写照。正如一位外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所说:“在这里,没有对‘他者’的想象,只有真实、亲切、充满生命力的中国。”

(责编:方经纶、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