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云端续写家史 年轻人用数字工具让家风“在线”

2025年02月14日15:3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栗翘楚)新春佳节,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景区张灯结彩,游人如织。春节假期,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六尺巷典故中大学士张英的十二世孙张耘每天上午都会站在巷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六尺巷的故事。礼让家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桐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个个家庭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史是优良家风的具象化呈现。刚刚过去的春节,回到家乡的年轻人把“写家史”当成流行的生活方式,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不少人自发记录家人往事、追寻家族历史,用图文并茂的笔记串联起个人、家族和时代的足迹。

从城市博物馆到村史馆,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为家史写作提供了全新的传播空间和互动平台。通过家史写作,年轻一代也获得了家风的传承与家族优良传统的熏陶。通过为祖辈写回忆录,“疆三代”吴天一感受老一代人支援边疆的炽热情怀,也回顾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到内地去”的家族期许。留学生宫采薇重读奶奶在世时写下的自传小说,深刻领会到“做人要有思想、有闯劲、更要有知识”的人生信条。家族叙事看似无声,却指引年轻一代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激励他们奋力填补未来留白处的广大和精微。这种特殊的自我表达与文化实践,既彰显了互联网时代的鲜明个性,也融入了沿袭传统文化的脉脉温情。

“杏花落果成后剪果距离四至五存远,果大甜。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团结好兄弟关系,如活神仙,其乐融融,人财兴旺,互相帮忙。”在山西福青小院的墙壁上,张福青老人记录了生活琐事、所思所想。

“你好,福青!我们为你建了一个电子宇宙”,这是如今在小红书上注册的电子博物馆名称。张福青的儿子们希望把父亲的经历、思考与情感分享给更多的人。

通过互联网的联结,家史作者和读者互相启发、互相勉励,传递着陌生人之间的理解与善意。在互联网平台上,有人还通过家史笔记的传播,找到失散多年的朋友。无论是只言片语,还是鸿篇巨制,这些家族往事都构成了历史的鲜活注脚,汇聚成时代叙事。

近年来,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法规政策不断建立健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在各地各部门的合力推动下,广大家庭不断汲取文明向上的力量,携手描绘家庭和睦幸福、社会文明进步的美好画卷。

(责编:罗知之、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