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中关村论坛
6G成全球科技竞争焦点 AI或扮演重要角色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孙博洋)“6G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中关村泛联院副理事长、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在“2025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上表示,北京市率先布局6G领域,发布北京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央地共建中关村泛联院,为6G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6G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发展趋势聚焦于突破5G的局限,实现更极致的性能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6G将不仅是通信技术的升级,更成为支撑未来智能社会的核心基础设施,但其发展仍需跨学科协作与全球生态共建。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在论坛上表示,6G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对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培养和汇聚一批高水平6G科技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表示,传统通信系统在香农理论框架下面临诸多挑战,而AI的引入为解决这些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语义通信、同义映射等创新方法,提出了一种智简(Intellicise:Intelligent Concise)通信系统架构,旨在降低系统复杂度、功耗和成本,同时提升频谱效率和覆盖能力。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WWRF Fellow Tony Quek表示,6G将与人工智能(AI)、云计算和绿色能源深度融合,以提供新的服务和更高的效率。他认为,6G将支持新的应用场景,如低空经济和自动驾驶,并需要新的网络架构和设备;而AI将在6G网络中扮演核心角色,特别是在边缘计算和机器人领域。
论坛上,中关村泛联院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提出了智简内生6G网络构想。她表示,智简内生6G网络通过“底座+内核+中枢”的架构,实现功能和资源的按需编排和组合。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表示,6G将通过星地融合实现立体全域覆盖,支持数字孪生、万物智联等新应用场景,并强调低轨卫星通信在稀疏覆盖中的优势及其与地面移动通信的互补关系。
他透露,中国在5G NTN国际标准制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正在推动6G星地融合技术的研发与验证。
诺基亚高级标准化负责人Balazs Bertenyi表示,6G的核心价值将源于沉浸式通信、物联网、感知业务和基础定位等多元化应用,推动生态系统从单一设备向多样化设备转变。
他认为,6G架构应遵循统一、简化、模块化的原则,注重可持续性、韧性和安全性。AI与机器学习(AI+ML)将成为6G的关键驱动力,优化网络运营、频谱效率和移动性管理。6G将通过创新架构和AI技术,为运营商和用户创造巨大价值,推动蜂窝网络迈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未来。
据悉,本届论坛上发布了《北京6G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为6G创新发展贡献“北京方案”。
北京市海淀区是经济强区、科教强区、人才强区,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始终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
据了解,面向6G与人工智能交汇融合的变革性历史机遇,海淀区将持续强化区级政策和资源要素供给,全面升级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打造高效协同、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北京按下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改革“快捷键”
-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孙博洋)近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数据跨境流动创新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 据介绍,《方案》坚持企业视角、问题导向、改革开路、前瞻引领、安全可控,在全面总结评估前期数据出境政策实施效果、深入调研了解企业急需诉求基础上,从政策供给、数据利用、企业服务、技术应用、产业促进、安全监管等多个维度,统筹提出了一揽子创新举措,突出系统性、体系化设计,实现了谋篇布局上“由点的突破到面的拓展”,是首个促进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的综合性配套改革文件,推动数据跨境流动从“以落实国家数据跨境流动基础制度创新实践1.0版”向“以促进数据资源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通利用2.0版”加快迭代升级。…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