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创造“无线自由” 破解“充电焦虑”

——青岛鲁渝能源锚定工业级无线充电赛道

2025年04月07日08:52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创造“无线自由” 破解“充电焦虑”

近日,苏州寻迹智行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货物分拣和搬运的自动导引搬运车(AGV)受到人们关注。当自身剩余电量低于预警阈值时,它会自动规划路径至最近无线充电站,通过磁场共振即可“补充能量”。整个过程无须任何人工干预,真正实现了全自动化、智能化充电。

让AGV实现“充电自由”的,是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渝能源”)研发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全智能AGV充电系统。这家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锚定工业级无线充电赛道,在行业内首创无线快充技术,其充电电流可达200安培以上,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物流、仓储等行业。

产品定位转为工业级设备

“无线充电设备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接收端安装在机器人、工业车辆等移动设备上。不论应用于哪种场景,安全都是第一要务。”鲁渝能源创始人李聃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了他们的巡检机器人充电设备。该设备没有电极,耐候性好,可经受极端条件考验,且为机器人进行充电时不会产生电火花,更加稳定可靠。

鲁渝能源成立于2014年,彼时,李聃的初衷是研发为手机等消费品充电的无线技术。基于对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的判断,2015年,他果断转变发展思路,将产品定位由消费品无线充电设备转变为工业级无线充电设备。

“消费品无线充电设备功率小,5瓦或10瓦的功率即可满足需求。但是工业级无线充电设备一般需要几百甚至上千瓦的功率。功率越大,研发门槛就会越高。”李聃说。

开弓没有回头箭,李聃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及大型企业网罗人才,组建起一支核心研发团队,全力攻克工业级无线充电技术瓶颈。2017年,鲁渝能源工业级无线充电设备推出,可为工业设备、移动机器人等进行无线充电。

“当时,市场对于无线充电技术的认知还不足,很多厂家都持观望态度。我们的产品得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认可,签下了第一笔订单。”李聃说。

新产品被市场认可,进一步激发了鲁渝能源的创新热情。目前,该企业已推出防水无线充电、防爆无线充电、AGV无线充电三大系列无线充电产品,取得无线充电技术领域专利100余件。

研发触角伸向新能源汽车

当下,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续航焦虑仍然存在。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尽快推进包括无线充电在内的新型充电技术研究,示范建设无线充电线路及车位。

“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的问题,我们计划通过部署无线充电站点,实现车辆在行进或短暂停留期间的自动充电。比如,在商场车库配备无线充电设施,车主不用再拖着笨重的线缆找充电口,只要将车停到车位上,它就能自动感应开始充电,实现即停即充、无感续航。”李聃介绍,他们正聚焦无人驾驶场景新能源车辆的无线充电,对关键技术及设备进行研发和试验,有望于今年推出新产品。

在李聃看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无线充电技术还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无线充电作为颠覆传统接触式充电的创新技术,正在向各个行业渗透。”李聃说,随着大众对这项技术的了解和接受,它一定会为各行各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未来,新能源汽车在行驶中也能实现无线充电,车主将不再有续航焦虑。”李聃表示,鲁渝能源将深耕无线充电领域,助力中国电动汽车走得更远。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