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及时雨”,跑好“陪伴”赛
——金融活水润泽民营小微

“像我们做外贸生意,不可能现金结账。一个合同下来,有时候30多天,有的要60多天,客户才打款。经常需要垫资。”嘉轩织带商行老板高晶,已是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近20年的老商户。“我们很多客户来自东盟国家,也有非洲、欧美的客商。”十几年下来,高晶的织带批发生意,也从只供应本地,年销售额几十万的小买卖,成长为年销售额上千万,客户遍及全球的大生意。“跟外商的结款周期有时会有些长,肯定是需要一些银行的资金,给到我们的资金流动上。”高晶说。
“每到年前,资金总是最紧。”创办于2018年,主营绣花线制造的义乌庆春科技有限公司老板叶建兵细数道,过年前工人的工资要结清,开年后生产的原材料要提前订……但是,回款经常还不能到账。
小微企业,小本经营,尚未长成大企业一般的强壮“筋骨”。救急如救火。关键时刻,金融“及时雨”是否及时“浇灌”,存亡攸关。
“及时雨”,贵在及时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
我国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92%以上,长期以来,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支持小微企业就是支持民营企业。”2025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谈及有关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时表示:“下大气力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从‘一增一减’两个方面推动协调机制(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挥更大效能。”“一增”即增加信贷投放,努力做到应贷尽贷、应续尽续;“一减”是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努力使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缓解小微经营主体融资困难,依循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这项机制的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是说。
“‘商城E贷’给我批了50万的额度。直接在手机上操作,可以随时借随时还,非常方便。”高晶说,从2020年开始使用至今,她已经借贷过很多次了。“通常每次申请20到30万,用上一个多月,账上有钱了就随时还上。平均算下来利率大概4%左右。”
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义乌分行副行长杨畅告诉记者,针对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特性,同时借助于商城征信系统的数据支撑,分行因地制宜为义乌小商品城商户量身打造了“商城E贷”这款普惠金融特色产品。
“‘商城E贷’最多可以提供50万融资,这(个额度)对商户也非常合适。他们在线上提交申请,最快几分钟内就能批下来。”杨畅说。据了解,“商城E贷”目前已为近500家商城商户提供了服务。只需通过手机客户端的线上操作,商户的申请便能得到高效审批和放款。
“小微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经营数据不健全、抵押物不足,与银行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广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林德明说:“传统的信贷模型很难适用于小微企业,我们的破解之策是开发构建信贷专案模式。”
在服务小微企业的实践探索中,广发银行推动并指导各分行根据当地发展状况,利用当地行业特色、产业集群等特点,一户一策研发创设特色专案,以有效满足当地小微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商城E贷”正是在深耕研究义乌产业特色后创设的专案之一。
靠前服务,优化供给
“企业主扎根在一个主业,经营这么多年,产能是在持续释放的。因此,他一定有融资的需求。”广发银行义乌分行副行长郭庆“陪伴”义乌庆春科技有限公司一路成长已超过4年。最初,企业因为扩产需要,申请了房产抵押贷款。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针对春节前后的季节性用资需求,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银行又提供了“惠信通”的金融服务。
“一套房子已经抵押了,也没有更多房子再抵押。这个信用贷款真帮了大忙,基本上满足了我们大多数的资金缺口。”叶建兵说。“这款‘惠信通’刚好是比较适合的”,郭庆介绍道,“这是一款纯信用贷款产品,全程服务是纯线上化的,我们信用合作的基础是企业非常完善的财务报表。”
2022年,叶建兵首次申请“惠信通”,获批了256万授信额度。随着持续扩产和营收增长,2024年底在审批第三次续贷时,“惠信通”将授信额度提高至最高的300万。
主动问需,靠前问需;持续摸排、精准把脉。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各级工作专班全线靠前,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咨询和服务。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出台后,广发银行迅速响应,倾斜资源,成立以总行党委书记、行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全力打通普惠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各分行积极配合当地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市场、园区、商圈等对接小微企业实际融资需求,对‘推荐清单’中的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应贷尽贷。”广发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吴海盛说。
截至3月15日,广发银行累计走访小微企业超3.87万户,累计为1.69万户小微企业授信超598亿元,为1.6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352亿元。
“我们充分认识到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性、紧迫性。”林德明介绍说,在强化供给方面,既倾斜配置财务资源,对普惠小微客户实施优惠政策,也进一步修订完善普惠业务的尽职免责制度和流程,比如去年全行小微企业出现不良的业务中,93%以上最终认定为尽职免责,以更好营造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积极氛围。
在集团层面,中国人寿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保险+投资+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优势,协同聚力,全面服务满足市场和用户的更多元需求。无论是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定制化保险保障产品以助力提升民营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还是仅去年一年新开发科技保险主险或附加险产品超过130款,或是发起设立“中国人寿-北京科创股权投资计划”,以S份额方式投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通过“保险+”“信贷+”“银行+保险”等综合、多元服务模式,为广大小微企业在内的市场用户,织起一张综合金融服务网。
“陪伴+支持”,共赢在未来
科技创新活动复杂多元,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创企业,其风险特征和金融需求也各不同。总体而言,特别是处于高成长阶段的中小科创企业,资金需求大,与此同时却资产轻、盈利不稳定、缺少抵押物。
“通常来讲,传统型企业如果处于亏损中,是难以融资的。”广发银行余杭分行副行长姚佳颖以云栖智慧视通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举例介绍说:“2021年我们与企业接触时,企业仍是亏损的。但是通过综合计分卡,银行对企业技术能力、知识产权(拥有量)、行业地位等各要素进行了整体评估,我们认为企业的订单情况和各方面情况都很好,基于此,为它落地了500万元免抵押、类信用,可以无还本续贷的‘科信贷’。”
姚佳颖告诉记者,虽然企业从2021年到2023年连续处于亏损状态,但是银行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前瞻性分析其盈亏平衡点,并据此设计了融资服务。2024年,这家在形体识别细分赛道上处于行业领先的科创公司已实现扭亏为盈。
“考虑到在全息膜这个‘卡脖子’技术上,光粒科技是目前国内拥有(这方面)核心技术的,我们马上组织了调研,而且非常快,大概只一个月时间,就把首笔贷款800万放下去了。”技术出身的广发银行萧然支行行长王倬彦对于服务科创企业颇有经验。
“去年,这家企业的一款全息泳镜产品在某电商平台首次销售,仅3个月就卖出1000万个,一下子就引起我们的注意。”王倬彦娓娓道来,虽然从流动资金的测算上,无法对这家初创企业大额授信,但是银行同时考虑到企业的订单情况,为企业专门定制了贷款方案。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61亿元,增速9.8%;聚焦5G、集成电路、锂电池等12个关键领域,银行专门出台差异化行业授信指引,引导信贷资源更多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倾斜。
“经过调研,我们看好企业的未来,也愿意陪伴企业成长。”王倬彦说,等企业成长到某一阶段,也会考虑把它列入推荐给中国人寿集团内投资板块关注的名单内,届时集团投资板块的公司可以考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继续护航企业成长。
金融活,经济活。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金融机构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金融的“血脉”更畅通,实体经济的“筋骨”也就更强健。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助力小微企业茁壮成长,着力打通堵点卡点,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不断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力度,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定将越走越宽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