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紧握“节水”之笔 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文章”

欧阳易佳
2025年04月24日09:3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近日,水利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三大领域”制度体系,推动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的出台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水利学会正高级工程师李贵宝表示,《意见》集中让管水涉水的部门联合发力,开展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从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三大领域共计提出15个体系,并有五条强化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作为后盾,到2035年,可以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节水制度政策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农业是用水大户,如何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有效引导农民节约用水?《意见》明确,农业是用水大户,节水潜力巨大,要加快完善农业节水增效制度政策,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体系、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农业水价政策体系、节水市场制度体系、节水技术及服务体系。

“农业是节水最大潜力所在,要把推动农业节水增效放在节水事业发展的首位。”李贵宝表示,我国东西南北农业生产条件差距较大,需要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发挥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等作用,培育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业节水服务,激励规模化集中种植和种粮大户节水引领效应,构建完善的高效节水灌溉服务网络。

“只有全面提升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监测覆盖面、准确性,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农业用水量过大过多的局面。”李贵宝认为,需要完善农业用水计量监测设施建设和管护,结合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等项目实施,因地制宜完善供水计量监测体系,暂不具备直接计量条件的机井或泵站推进“以电折水”。

李贵宝提出,要在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动态调整农业水价,合理反映供水成本和水资源稀缺程度。引导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健全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精准补贴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补贴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的提价部分。实施规模化种植经营,调动农业用水大户种粮大户的节水积极性、主动性,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节水的用水户奖励。

中国是世界上节水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自2000年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来,20多年来,中国万元GDP用水量下降82.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6.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12%左右。近10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以及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未来几年通过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将形成先进节水技术及设备的需求牵引,和节水主体和节水企业的‘双赢’。”李贵宝认为,特别是通过健全金融支持政策,推广“节水贷”“取水贷”“水权贷”等融资服务,会有更多的用水户愿意节约用水。

李贵宝补充,节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作、系统性工程,推进行业节水技术要与社会个体节水意识提升同步发展。节水涉及个人、家庭、农户、车间、园区等不同主体,需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科普宣传教育,让节水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责编:杨曦、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