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绿色中国》系列报道:

春风吹向库布其 荒漠也能变绿洲

 欧阳易佳 皇甫万里
2025年04月30日13:4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4月初,内蒙古“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开工拉满弦,气氛紧张而充满希望。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库布其沙漠,多台挖掘割灌机齐上阵,为后续的防沙治沙工作做好准备。

8点整,从银肯沙作业区,到白土梁林场,再到恩格贝生态园,记者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路向南,前往库布其沙漠腹部,看“三北”工程如何让荒漠变绿洲。

随着车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得荒凉,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辽阔面貌清晰展现:东西长达150公里,南北宽15-20公里,占了达拉特旗三成的地盘。

面对如此广袤的沙漠,防沙治沙难在哪?库布其沙漠沙高壑深,沙丘起伏。更让人头疼的是,漫漫黄沙形成的沙尘暴。

“大漠一场风,从春刮到冬。”“95后”治沙人潘磊自从2022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就投身于库布其沙漠治理,谈到治沙前的情况,潘磊眉头紧锁,“家里老人说,以前刮沙尘暴,尤其是在春天,吃饭都得拌着沙吃。”

如何治沙?2023年,达拉特旗提出“消灭东段、南部围堵、西部封禁、北缘锁边、中部切割”分区治理,一道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2公里的绿色长廊,堵住了向北蔓延的库布其沙漠,牢牢锁住沙漠之边。

从最初的“一锹一苗”绣出沙漠绿斑,到如今无人机“种草”、机器人植树,“三北”工程荒漠化治理“科技感满满”。如今,达拉特旗的机械治沙覆盖率达到60%。

在库布其沙漠中段北端的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满山的樟子松、榆树和杨柴迎着阳光向上生长。谁也不曾想到,这样一个林丰草茂的生态绿洲曾经是一片荒凉的沙地。

对于农业技术员刘雪芹而言,治沙早已融入她的日常生活,每一粒播进土壤的种子,每一苗瓜果蔬菜,她都有着最深的感情。

“种树还草,还草于田,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一环。”在恩格贝工作的十余年,刘雪芹成功将恩格贝的沙漠土壤进行了有效改良,真正变沙漠为“沃土”。

202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对改良后的土壤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已达3%以上,沙漠真的成了沃野。

“地球卫士奖”获得者卢琦表示,“恩格贝通过科学治理和改良沙漠,在当地实现了‘南果北种、夏果冬食’,同时带动沙区产业转型,形成了人沙和谐的恩格贝模式,为其他荒漠化地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自然资源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三北”工程攻坚战已完成治理面积7600多万亩,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绿色的成绩单,展现大国担当;而这份信心和底气,也在这个春天悄然生长。

(责编:王连香、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