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舞台点亮夜经济 多业态串联消费链


晚上8点,河北唐山迁安天元谷景区的泡泡龙大舞台亮起灯光,一场文娱演出按时开始,吸引了线上线下不少人的关注。
景区直播屏幕里,有数十万粉丝进入直播间,弹幕不断;景区内,不少人围在舞台周围观看,不时有掌声和欢呼声响起。如今,短视频平台直播大舞台正以独特方式为文旅消费增添动力。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短视频平台凭借即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连接消费者与文旅资源的重要纽带。直播大舞台模式打破传统文旅消费的时空限制,通过“线下搭台+线上直播”,激活景区夜经济,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发展,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以快手直播大舞台来说,唐山迁安天元谷景区的泡泡龙大舞台就是其中一例。
“2024年7月,我开始转型做直播大舞台,每天晚上开启3个小时的直播夜生活。一年时间,我的粉丝涨到了1408万,累计直播千余场次。”唐山泡泡龙主理人赵长龙分享的经历,体现了直播大舞台影响力的扩大。
他认为,内容创作是核心,只有创作出创新、贴近生活、富有情感的内容,才能真正吸引观众,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帮助释放日常压力。这种对内容的重视,让泡泡龙大舞台在线上积累了大量粉丝,为线下引流打下良好基础。
景区方面,天元谷旅游度假区董事长阳家军称,直播大舞台让景区夜游客流量增加一倍以上,商铺租赁出租率增长8%,酒店在节假日和周末常常满房。景区基于直播大舞台打造网红铺子一条街,确保60个铺子一铺一品、一铺一色。目前报名已满,已开1/3,未来将继续推进,孵化消费品牌,创新线上线下深度耦合模式。
当地网约车司机王师傅常接到专门来看泡泡龙大舞台的外地游客,他们在当地吃住玩,带动周边生意。这种“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模式,让景区重焕生机,周边商户共同受益。
不仅城市景区,乡村直播大舞台也活力十足。在河北晋州西曹村,尹氏父子打造的西曹大舞台很受欢迎。今年6月初固定舞台首秀当天,现场有四五万观众,周边自发形成100余个摊位。老馅饼摊每天用掉100斤面粉做馅饼,羊肉串摊两个月增收十万元,这体现了“舞台搭台、经济唱戏”的直播文旅生态链。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冷凇表示,直播大舞台形成可持续的直播夜经济生态,能链接周边消费、赋能文旅IP、共享情绪价值、助力城镇消费提升,其“四个千万”成效——链接千行百业、形式千姿百态、走进千家万户、解决千万就业,彰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他建议成立创意联盟,打造文艺名家智库和达人库,增加文化互动环节,打造移动大舞台,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四端联动以扩大影响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晖临表示,直播大舞台重构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交功能,通过“物理空间融合数字延伸”模式,让地方烟火气在数字时代得以延续和升华,为破解现代城市“千城一面”困境提供可行方案。他还提到,这种模式让地方特色文化和生活气息在数字平台广泛传播,展现地方独特魅力,避免城市发展同质化。
快手直播品类运营中心负责人陈骁透露,平台将推出专属百亿流量,实施直播大舞台百城计划,让更多城市拥有自己的城市名片。
河北省文旅厅副厅长王荣丽介绍,河北已有18个快手常态化“直播大舞台”,线下场场人多、线上直播间有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用户观看,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直播+文旅融合新路径,成为宣传推介河北文旅资源的新窗口、新平台。
从全国来看,直播大舞台的经验在多地推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张首映认为,直播大舞台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一体,演出主体和观众主体二位一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体。有关文旅部门、公共文化场所应积极与之合作,更好地推动文旅和消费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