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碳”路发展 绿色金融让生态“颜值”变“价值”

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2025年08月29日13:09 | 来源:人民网222
小字号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在浙江,从创新竹林碳汇质押到依托“碳账户”拓展金融服务场景,从助力“超级充电宝”建设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当前,在浙江金融监管局指导下,当地银行机构创新绿色金融服务,让生态“颜值”变“价值”。

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2025年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要以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为导向,规范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绿色金融有哪些服务需求?银行业如何探索“点绿成金”的实践路径,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体系?

“碳”金融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盛夏时节,行走在浙江省安吉县,万亩竹海翠浪翻涌,一场竹海生“金”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

工作人员介绍竹林碳汇项目。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工作人员介绍竹林碳汇项目。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记者了解到,安吉首创林业碳汇资源收储机制,组建118个毛竹股份制专业合作社,推动分散的农户竹林经营权统一折股加入村专业合作社,并与金融机构签订竹产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构建“两入股三收益”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手中竹林资源提前变现。

“作为该项目章村镇片区的牵头行,银团授信额度10亿元,其中,我们银行授信6亿元,并将碳汇质押作为增信手段,解决了项目前期有效担保不足的难题。”邮储银行安吉县支行行长张立说。

安吉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安邦介绍, 该项目通过对竹林资源的集约化经营,提升了安吉县竹产业经济效益以及竹林增汇能力,每年可为167个村集体村均增收100万元,也可为全县5.1万户林户年均增收6500元。

当前,做好“碳”金融,正在成为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抓手。《实施方案》明确,“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融资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运用企业碳账户、个人碳账户等涉碳数据,主动拓展与碳账户相关的绿色金融服务场景”。

2024年广交会上,浙江启越纸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越纸品”)印有碳足迹标签的牛奶包装盒吸引了众多欧洲客商驻足。

银行工作人员走访启越纸品。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银行工作人员走访启越纸品。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欧洲市场特别看重溯源标识。”启越纸品董事长徐文明表示,“当地银行通过碳核算系统,帮我们建立了‘碳账本’,也让我们获得了更多欧洲客户的认可。”

“碳账户”主要是通过采集企业冷、热、电、煤、气等数据,反映经营主体的碳排放情况和节能减排效果。银行通过衢州市绿色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查询企业碳征信情况,降低了了解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成本。

“2022年,得知启越纸品亟需一笔资金推动生产线绿色升级,通过经查询,企业符合我们对绿色企业的认定。很快我们就发放了3400万元贷款,企业还可以通过无还本续贷,更有底气推进自身生产线的升级改造。”邮储银行衢州市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柴红根说。

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金融机构要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碳核算和风险管理能力,为绿色金融产品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提供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服务。

“金”点子“贷”动能源绿色转型

盛夏时节,走近浙江江山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轰鸣,各种工程车来回穿梭,建设者在各施工作业面上忙碌着……

浙江江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浙江江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作为“十四五”抽水蓄能重点实施项目,浙江江山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82.6亿元,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设计年发电量14.4亿千瓦时,每年可替代燃煤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万吨,对浙江省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从规划选址到建成投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浙江江山抽水蓄能电站总指挥罗泽明表示,“只用了一周时间,银行就给我们批复了15亿元贷款并及时投放5亿元,弥补了我们资金的缺口,对项目的开工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新能源产业领域,走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超威集团智慧展厅,只见钠盐电池正在6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接受极限测试。电池性能提升的背后,是绿色金融信贷资金的精准灌溉。

钠盐电池在6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接受测试。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钠盐电池在6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接受测试。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我们为超威集团在原材料采购、设备引进等关键资金支出环节提供保障,保障资金链稳定,助力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邮储银行长兴县支行行长羊洁说。

“银行为我们提供了从基础结算到多元融资全方位服务,授信总额度66亿元,降低了我们百亿级再生铅采购的成本,并为我们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超威集团财务总监助理褚凤庆说。

这是金融支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缩影。《实施方案》明确,要围绕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生产、建设和运营以及更新、升级和改造,做好项目对接和信贷支持。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绿色项目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回报周期长且风险较大。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绿色产业的需求。针对新能源领域,可探索新能源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拓宽绿色融资渠道,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一系列举措取得明显成效。记者从浙江金融监管局了解到,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浙江省绿色信贷余额4.6万亿元,是2020年末的4.6倍。近3年年均增长率达32.7%、绿色信贷占比提升7.4个百分点。

(责编:孙红丽、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