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宏伟:中国经济筑牢“稳”的根基 激发“进”的动能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许维娜)“前三季度,在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下,我国经济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书写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优异答卷,彰显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肖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供需协同到创新驱动,从结构优化到民生保障,每一个维度都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肖宏伟认为,这份“稳”的答卷,源于供需两端的协同发力,筑牢了经济大盘的坚实根基。生产端稳健有力,实体经济根基稳固。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35.9%,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7%,彰显了产业升级的坚实步伐。
服务业同步“稳中有进”,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2%,共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为经济运行注入了新活力。
需求端恢复向好,内外循环协同改善。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潜力巨大,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相关商品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外需方面,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0%,外汇储备稳居3.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展现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在肖宏伟看来,“稳”是基础,“进”是方向。在稳固大盘的同时,创新驱动的澎湃动能加速汇聚,推动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显著快于整体工业增速。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创新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29.8%和29.7%,增值税发票数据也印证了集成电路、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的销售收入高速增长,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增效作用凸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保持高速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占比持续提高。尤为瞩目的是,随着国产大模型的崛起,人工智能产业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行动加速实施,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发展的活力,不仅体现在创新的突破上,更蕴藏于内需的潜力与结构的优化之中。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精准滴灌,推动消费和投资优化升级。消费市场回暖升级,基本生活类消费保持稳定,升级类消费增势良好,城乡消费更趋均衡,乡村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投资结构优化提质,有效投资精准发力,尽管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下行,但实体领域投资保持稳健。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支点,计算机及办公设备、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显示出投资正加速向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领域倾斜,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势能。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肖宏伟表示,经济运行的“稳”与“进”,最终要落脚于人民生活的“好”与“实”。在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上半年持平,就业大盘稳固,民生之本筑牢夯实。物价水平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略降0.1%,但更能反映真实需求的核心CPI上涨0.6%,且涨幅连续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持续收窄,表明市场需求稳步回暖,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为宏观政策调控和经营主体经营创造了良好环境。
肖宏伟还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国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体现。从“稳”的坚实根基到“进”的澎湃动能,从“内”的巨大潜力到“好”的民生底色,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正以强大的韧性和无限的活力,稳步前行,前景光明。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