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社区服务驿站暖心又便民

2025年11月28日15:42 | 来源:人民网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北京1128日电 记者王绍绍“以前只能在路边休息,现在可以在小区里的驿站中喝热水、给手机充电,休息环境更好了,感觉心里很温暖。”在北京朝阳区劲松街道首城社区一家便民服务驿站里,骑手刘先生送完外卖后在此短暂休息。

近年来,随着我国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长,已成为城市日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何保障这一庞大群体的合法权益,改善其工作环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社会认同,不仅关乎劳动者的切身福祉,更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正积极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将服务与关怀直接送达这些“忙碌的奔跑者”。

在此背景下,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面向新就业群体的综合性服务网络,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与社会创新。许多地方通过盘活社区闲置空间,携手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共同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的服务节点。

在北京市朝阳区,北京链家联合劲松街道开设“链链驿站”驿站,组织了牙科义诊、新就业群体青年大学习以及中秋节慰问等多种活动,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

这些举措对接新就业群体“喝水难、休息难、充电难”等现实需求,并将服务延伸至医疗健康、学习提升与社会交往等领域,从而构建起一个集基础保障、人文关怀与社区融入于一体的支持系统,引导新就业群体从“旁观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

“这不仅为新就业群体和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贴心的服务与交流空间,更成为连接社区、企业与新业态劳动者的重要纽带。”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首城社区党委书记苏丽迦介绍。

打造便民服务新空间需要精准对接相应需求。驿站的建设调研整合了公共资源,将社区内闲置空间升级改造为集休息、补给、活动于一体的服务驿站,不仅提升了社区空间资源利用率,还打通了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链链驿站’是我们在社区服务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也是践行‘社区友好’理念的具体行动。”北京链家党委书记尹晓珺表示,希望驿站成为社区居民和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愿意来、经常来的“共享客厅”。

据了解,这类驿站在北京已覆盖朝阳区、西城区、通州区、大兴区、顺义区等多个区域,为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供了支撑。未来,各方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协同机制,联动多方力量,持续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体验,共同建设更有温度的宜居社区。

(责编:方经纶、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