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過去五年可以說是我們應對風險和挑戰的五年,最大的挑戰就是國際金融危機,世界上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以2008年9月15號雷曼兄弟破產為標志,但它的發展實際上在這之前已經表現出來,這一次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之深,給我們帶來的沖擊之大,也是歷史罕見的。[詳細]
在這五年當中,我們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在這五年當中我們應對困難和挑戰,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新的提高,沒有因為金融危機而受到影響。[詳細]
我們的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這五年年均增長9.3%。我們上了三個大台階,2008年我們的經濟規模超過30萬億,2010年我們超過了40萬億,去年我們超過了50萬億。我們這樣一個經濟增長的速度,在主要經濟體中,無論與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相比都是最快的。[詳細]
>新聞摘要
我們對外投資增長很快,從原來隻有幾十億到現在已經到了772億美金,處於世界最大的五個資本輸出國之一,處在第五位,而且今年還有很快的增長勢頭。[詳細]
學習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回顧這五年,我覺得我們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還是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共同和世界其他國家找利益的交匯點,實現了和平的發展。[詳細]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銷售方式,也極大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在座的記者,年輕人和女士們比較多,經常在網上購物。網上零售2011年已經達到7800多億的銷售,估計2012年會超過1萬億以上。[詳細]
新聞摘要
正確認識和看待歷史是中日關系發展的重要基礎。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受害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事實反復証明,隻有尊重歷史,才能贏得未來﹔日本隻有正視和深刻反省歷史,才能搞好同亞洲鄰國的關系。[詳細]
時代在發展,我們應該超越意識形態的不同,應該摒棄陳舊過時的觀念,切實尊重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美方尤其應該妥善處理台灣等敏感問題。我們希望美方與中方一道,致力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詳細]
應俄羅斯總統普京、坦桑尼亞總統基奎特、南非總統祖馬、剛果共和國總統薩蘇的盛情邀請,中國新任國家主席將對上述四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將出席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詳細]
新聞摘要
現在我國糧食生產已實現“九連增”,各方面的要素繃得很緊,在這樣的高基礎上實現今年的糧食豐收,壓力也很大、難度也不小。我們今年確定的目標是糧食產量要達到10500億斤,我們要使夏糧能夠增產,早稻要能夠增產,秋糧要能夠穩產。[詳細]
“九連增”以后,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講,我國糧食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實際上我們現在谷物就是水稻、小麥、玉米的自給率保持在98%左右,我們進口的糧食也僅相當於我們產量的2%。[詳細]
隨著社會結構、人口結構的變動,農村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比如農戶的兼業化問題,農民的老齡化問題和農村的空心村問題。這些問題要解決,就需要不斷地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詳細]
新聞摘要
楊邁軍表示,推出原油期貨,首先是希望在這種機制上能夠進行一種嘗試。希望原油期貨推出以后,如果能夠比較好的發揮價格發現功能的話,上期所原油期貨的價格是否也能夠成為國家進行調整的參考。[詳細]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証券交易所理事長陳東征在回答人民網股票頻道記者提問時表示,創新就是要打破現在的格局,創新是金融機構的生命。他認為,創新必須要有宏觀意識,並考慮中國的現實經濟環境,而且要尋找好平衡點,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詳細]
全國政協委員、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現有《証券法》適用范圍過窄,無法有效規范當前發展活躍的私募市場和債券市場,因此今年提案建議修訂《証券法》。[詳細]
新聞摘要
2月份CPI達到3.2%,大家都很關注。之前也有很多金融機構和經濟預測機構曾經對2月份的CPI進行過預測,主流意見大概在3.0%、3.1%左右,實際最后報出來是3.2%,這略高於大家的預期,表明通貨膨脹需要高度警惕,中央銀行也歷來高度重視消費物價指數。[詳細]
原來由商業銀行向鐵道部發放的貸款以及鐵道部發行的債券,鐵道部下屬企業從商業銀行拿到的貸款都由新組建的中國鐵路總公司繼承。國家對鐵道部原來貸款或債券等各項支持措施和支持政策不變。[詳細]
對於房價來講,我們有一些結構性的政策,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運用,比如說首付比例和專門針對房貸的利率,還有專門針對房地產的一些價格調整措施,這些措施還會繼續使用,有的還會繼續加大一定力度,這不是總量政策,而是結構性的信貸政策,可以通過這個來實現控制房價的目標。[詳細]
新聞摘要
從今年開始在重污染區域,對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業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污染治理史上最嚴厲的一項措施。在此之前,環保部僅在太湖流域使用過特別排放限值。[詳細]
今年將督促國控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監測信息向全社會公開,這項准備工作已經開展。國控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監測信息的公開便於公眾獲取全面、及時的企業污染物排放信息,環保部門也將依法做好監督性監測工作,同時接受社會的監督。[詳細]
我們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積極吸取國外成功治理經驗來推動我國大氣污染治理。我們要推動全民治理,減少排放人人有責,這個責任首先是政府的責任、企業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責任。[詳細]
- 15
-
時間:3月15日(星期五)15時 地點: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