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7月,鑠石流金,但難抑經濟的寒意:宏觀經濟數據不佳,企業缺錢、金融機構錢緊、樓市上漲、股市整體凋零。在經濟減速的同時,新一屆政府力促經濟轉型升級,打造經濟升級版的思路也徐徐展現。在這個發展有壓力、改革有預期的敏感時間窗口,記者就此對任職於產學研諸多部門的21位經濟學者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目前經濟確屬偏冷,但今年7.5%的增長目標能夠實現。而對於通脹的擔憂,則可擱置一邊。
2012年上半年以“穩增長”為目標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出台后,中國宏觀經濟經歷了去年四季度的小幅度短暫反彈后,於今年上半年再次出現回落現象。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將於7月中旬舉行的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格外引發關注。專家預測,國務院即將出台的最新調控路徑,刺激政策將不再“唱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將會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大做文章。
在樓市響起一片“漲”聲之時,20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了樓市調控“國五條”。會議不僅再次重申堅持執行以限購、限貸為核心的調控政策,堅決打擊投資投機性購房,還在繼2011年之后再次提出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價控制目標。此外,會議在明確既有政策的基礎上,還提出了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及時採取限購措施,以及建立穩定房價工作問責制等內容。
市場分析認為,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力度不放鬆,這無疑是扭轉市場預期的及時舉措。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會議並未提出具體的調控新舉措,但是預計兩會后中央仍有很大可能將出台力度更大的調控新政。【詳細】
與此同時,印發了《進一步完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將調價周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4%的變化幅度要求,並將價格計算方式由移動平均改為平均,同時調整挂靠油種。這意味著,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都會調整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成品油調價頻率加快,調價時間節點透明度增加,將大幅減少國內外油價脫鉤的現象。但價格形成機制並不能起到降低油價水平的作用,更無法解決整個產業的市場化問題。要保証新機制能夠更好地執行,應盡快推出財稅、體制等相關配套改革。【詳細】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提出,要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減少和下放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
經研究論証,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共計117項。其中,取消行政審批項目71項,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20項,取消評比達標表彰項目10項,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3項﹔取消或下放管理層級的機關內部事項和涉密事項13項(按規定另行通知)。另有16項擬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是依據有關法律設立的,國務院將依照法定程序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訂相關法律規定。【詳細】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2013年改革重點工作是,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領域改革,積極推動民生保障、城鎮化和統籌城鄉相關改革。
總體要求是,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處理好加強頂層設計與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的關系,處理好增量改革與存量優化的關系,處理好改革創新與依法行政的關系,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確保改革順利有效推進。【詳細】
在26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作了《國務院關於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中稱,我國將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專家說,這是我國第一次明確提出各類城市具體的城鎮化路徑。
報告提出,各地正積極穩妥地推進戶籍制度改革。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印發實施。國家發改委、人力資源和社保部等相關部門出台了配套措施,18個省(區、市)出台了具體實施意見,14個省(區、市)探索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初步為農業人口落戶城鎮開辟了通道。【詳細】
國家發展改革委28日宣布,為保障天然氣市場供應、促進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決定自2013年7月10日起,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不做調整。
根據近日發布的通知,此次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調整,將天然氣分為存量氣和增量氣。存量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價幅度最高不超過0.4元,其中,化肥用氣最高不超過0.25元。增量氣門站價格按可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價格的85%確定。調整后,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詳細】
審批權的下放拉開了新一屆政府改革的序幕,市場化改革步伐正在加快。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是拉動內需與防范風險,因此改革應圍繞兩條主線進行——新型城鎮化建設拉動消費和投資需求,解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產生的地方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