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搶抓機遇,利用“綠電”的天然優勢,下大力氣謀劃綠色算力產業布局。
在吉林科創“黑土地”上,長春正憑借深厚的產業底蘊、強大的創新能力、完善的產業生態和充足的人才儲備,在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在八裡廟村,田長制信息公示牌就樹立在田埂邊,責任區域、田長姓名、舉報電話一目了然。田長如何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從33天的手工敲制到54秒的自動下線,“時間”印証著一汽智能蝶變。
京張高鐵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實現時速350公裡自動駕駛。中車長客供圖。 高鐵,中國制造的一張金名片。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世界高鐵大會上,中車長客攜CR450動車組、超導電動高速磁浮樣車等產品實車參展,並通過沙盤、智慧屏幕等形式展示氫能市域列車等產品,吸睛無數。 從1959年在工廠尚未完全建成的情況下克…[詳細]
走進吉林省遼源北方襪業集團織襪公司的生產車間,襪機轟鳴聲中,彩色的棉紗線往來穿梭,織造、縫頭、定型、包裝……各個工序在流水線上有序運轉。工作台旁,一雙雙襪子堆疊成“小山”,工人們在一排排機器間行走,爭分奪秒趕訂單、忙生產、搶進度,一派忙碌景象。 在這裡,襪子各個細分品類的產品琳琅滿目。“每天約有10…[詳細]
一盤爽滑Q彈的木耳端上餐桌,你或許很難想象,這朵來自長白山脈的小食材背后,正涌動著一場怎樣的產業革命。木耳告別“土房”,搬進智能工廠﹔憑著過硬“履歷”拿下盒馬、海底撈等“大廠”Offer ,身價倍增……走進“中國木耳之鄉”的吉林省汪清縣,我們一探究竟,從細節之處解密這朵小木耳蘊藏的“大夢想”。 細節…[詳細]
一根絲,僅頭發絲十分之一粗,強度卻是鋼的7至9倍。這根強硬的絲是碳纖維,以它為原料制作的產品,既能上天入海,也能日常使用。 還有一根絲,比棉絨更柔、比羊絨更暖、比鵝絨更輕。這根輕柔的絲是一種腈綸纖維,如今正廣泛應用於紡織品領域。 “軟”“硬”並行,始建於1959年的吉林化纖集團,始終圍繞“絲”做文章…[詳細]
圖為吉林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玉米標准化基地核心區。門杰偉攝 盛夏時節,廣袤的黑土地上,大片玉米隨風搖曳起綠浪。吉林,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用全國4%的耕地,產出6%的糧食。這裡的糧食商品率超過90%,全國每10斤商品糧,就有1斤產自吉林。 7月16日,“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組在吉…[詳細]
夜幕降臨,山谷的古風情街游人熙攘,一幢幢“挂”在懸崖上的民宿亮起燈光……7月11日,記者來到近年來頻頻出圈的“網紅小鎮”江西上饒望仙谷景區,滿滿的活力扑面而來。不過,誰又能想到,十幾年前,這裡是一片廢棄的礦山。 望仙谷有獨特的環狀花崗岩峰林地貌,曾經是省內有名的花崗岩板材生產基地,全鄉有179條花崗…[詳細]
嘿,朋友!你想象過嗎?在距離大海幾百公裡外的長春,一列火車鳴著長笛,滿載著嶄新的“紅旗”“奔騰”汽車,浩浩蕩蕩地奔向歐洲! 你沒看錯,這不是電影特效。這趟“長琿歐”班列,本地貨源佔比達到了驚人的100%!就在2024年,超過6900台吉林制造的汽車,就是這樣坐著“專列”出了國,創下歷史新高! 這簡直…[詳細]
7月14日下午,“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組來到位於吉林長春市的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車間裡,一列列動車組整裝待發,從這裡駛向全國,走向世界。 圖為中車長客國鐵事業部裝配產線。葛孟超攝 “中國速度”的背后,是始建於1954年的中車長客。中車長客是我國地鐵、動車組的搖籃,搭建了動車組、…[詳細]
齊氏布藝加工廠裡展示的窗帘布。劉天亮攝 走進江西德興市新崗山鎮體泉村齊氏布藝加工廠,縫紉機針頭在布料上快速跳躍,“嗒嗒嗒”聲不斷……打包區,工人們加緊把一塊塊制作好的窗帘布裝進快遞袋。 在村裡,像這樣的布藝加工廠還有20多家,此外還有1500多家網店,全村布藝等產品年銷售量高達2.5億元,體泉村成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