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現代能源經濟蓬勃發展的圖景徐徐展開。
長江在重慶“擁抱”了嘉陵江,又流經我國最大的內河多式聯運樞紐港——兩江新區果園港。港口北邊,坐落著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的兩江工廠。
位於黃海之濱的江蘇濱海縣擁有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合作研發基地、國家冷水魚智能化養殖試驗與示范基地。
作為“新能源之都”,常州不隻用電,更在造電器、強電網。
制造的基因深植於無錫的土地,也溫潤於無錫人的心田。
9月9日,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海站走進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繁花》中汪小姐賺到第一桶金,就與它的成立密切相關。30年后,一位來自人民日報的王小姐也來到這裡,當汪小姐變成王小姐,這背后是上海金融市場的完善與開放………[詳細]
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組,記者來到浦東國際機場。這裡是全國最大的空港口岸,也是眾多外籍人士入滬第一站。通關、退稅、出行……國際友人為什麼都夸這裡超方便?…[詳細]
一家科技公司為何成了勞務輸出公司?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組,記者來到擎朗智能,背靠上海開放生態,擎朗智能的餐飲機器人快速迭代,針對“用工”國家,定制升級,跑遍全球餐廳。…[詳細]
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組,我們來到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上海本土的企業,從一家代工“小作坊”到成長為如今眾多國際品牌背后的品牌,華勤如今依然堅定選擇上海。原因何在?…[詳細]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20年前,一家上海的“小作坊”,從代工一塊手機主板開始,如今已成為覆蓋幾乎所有電子品牌的廠商,為全球科技品牌客戶提供從產品研發到運營制造的端到端服務。其智能終端年發貨量超2億部,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是發生在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身上的真實故事。9月10日,記者跟隨“活力…[詳細]
位於黃海之濱的江蘇濱海縣擁有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合作研發基地、國家冷水魚智能化養殖試驗與示范基地。日前記者來到這裡,探訪全國首家利用冷能養殖冷水魚試驗基地。…[詳細]
電,是工業的燃料,也是衡量一座制造之城景氣度的“溫度計”。作為“新能源之都”,常州不隻用電,更在造電器、強電網。從窗邊的一台穿牆空調,到跨越萬裡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常州把一束束“工業之電”送向全球,換來穩定而持久的信任。 國內首個“交流改直流”工程——揚鎮直流改造項目 直流輸電換流閥。 從弱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