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泉州8月18日電 (周素雅 樂意)在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大型跨國全媒體報道活動即將啟動之際,人民網海上絲綢之路國內線報道團隊於8月16日中午到達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站——泉州,將鏡頭對准了位於泉州清源山的伊斯蘭教聖墓——靈山聖墓。
靈山聖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聖跡,與麥地那的穆罕默德聖墓、納賈夫的阿裡聖墓齊名,被稱為“世界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墓”。
伊斯蘭教創立初期,傳教士響應穆罕默德的號召,與阿拉伯商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一同前來,泉州成了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地區之一。據明代何喬遠《閩書》記載:“唐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賢徒來華,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沙仕謁、四賢我高仕傳教泉州,卒葬靈山。葬后是山夜光顯發,人異其靈聖,故名曰聖墓,山曰靈山,村名‘樂園’,含有靈異和尊敬雙重寓意。當時還沒有涂門街的清淨寺,所以很多人都到這裡來禮拜”。
據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院的研究員黃真真介紹,墓上的石亭於1962年重建,亭中有兩座花崗石雕的長方形墓蓋石,墓蓋底座環刻蓮花瓣圖案,簡朴無華,襯托二位賢者的高潔品德。墓后是一個半月形回廊環抱墓室,據說這樣象征伊斯蘭象初月一樣純潔。廊柱造型特異,上下兩端偏細,據考証是唐代一種名叫“梭柱”的建筑風格。這一考証為聖墓的歷史年代提供了實物佐証。廊內有歷代石碑5方,正中一方用青草石雕琢的阿拉伯文石碑刻記載了伊斯蘭歷722年即元代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一批阿拉伯穆斯林遠渡重洋來到泉州“修繕了這座被祝福的墳墓”,那時,每當秋冬季節,滿載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的阿拉伯商船在離開泉州刺桐港時,穆斯林會紛紛到聖墓來向二賢辭別,並祈求真主賜福,讓船隊平安回國,親人團圓。右側一方為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途經泉州,來此祭告行香后屬下為之所立的記事碑。
每逢伊斯蘭開齋節和古爾邦節,以及中國傳統的清明節,許多泉州地區的回民和穆斯林總要集體來此“游墳”。
現在,聖墓已成為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蘭教傳播史的重要史跡,並於1988年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政府多次撥款修葺,聖墓顯得更加端庄秀美,風姿綽約。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