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行走新絲路大型跨國全媒體報道

王景賢:泉州提線木偶戲的“走出去”體現中國文化自信【8】

來源:人民網  2014年08月19日08:47

上一頁
圖8 泉州傳統傀儡布線圖。(人民網 陳苑 攝)
圖8 泉州傳統傀儡布線圖。(人民網 陳苑 攝)
下一頁

人民網泉州8月19日電(林長生)紅瓦坡頂、龍脊燕尾的磚壁粉牆,是泉州民居的特色。提線木偶劇團的這一建筑,隱居在泉州市中心的繁華中,並不熱鬧,也不張揚。不過,泉州提線木偶劇團和團長王景賢已經蜚聲世界,全世界的一些頂級音樂廳已經演出過泉州提線木偶戲。

“提線木偶戲又叫懸絲傀儡戲,我們本地叫‘嘉禮戲’。”王景賢說,世界各國人都曾經來到泉州交流或做生意,幾百年的融合,大家都成為必看木偶戲的“泉州人”。如今,不少外國人的后裔還生活在泉州,融入泉州的生活中建設共同的家園,也在日常或民俗活動中接受木偶戲,感受其中的美好想象和歷史文化傳統的悠久。

獨一無二和不可替代性

木偶戲並非隻有漳州和泉州有,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泉州的提線木偶有其合適的人群土壤和傳承特色。

人民網《行走新絲路》採訪團來到泉州提線木偶劇團,剛從美國、加拿大演出回來不久的團長王景賢,邊帶記者們參觀邊饒有興味地介紹起劇團裡的提線木偶的擺設、行當和沿革。

他說,泉州提線木偶有自己的特殊之處,它一直堅守傳統形式,唱腔、配樂仍用傳統傀儡調,不同於晉江掌上木偶“唱傀儡戲、做梨園科”和漳州掌上木偶吸收北方戲劇唱腔和武打元素。

“像越南的國寶水傀儡是從中國廣西傳過去的,現在我們沒有了。”王景賢表示,泉州提線木偶之所以稱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能獲得挑剔的老外普遍認可,和泉州多年沒有戰亂,宋元時期還是“東方第一大港”有關。

“就我個人的感覺,任何一種藝術要佔有國際市場,要有國際影響,第一要有不可替代性。”王景賢說,他們不論到哪個國家演出,第一眼要讓人家看出這是來自中國的,是來自福建泉州的鮮明的民族地域文化。

他認為,提線木偶還具備不可超越性。全世界很多國家有木偶戲,你要有高度的讓人驚喜的表演藝術,才能讓人有感官的震撼和藝術魅力的熏陶。“外國的提線木偶隻有幾條線,十來條線算很多了。我們最多的有三十幾條,平常使用的有二十幾條。”王景賢自豪地表示,“他們表演者是一兩個技術比較好,我們成批的都是他們眼中的國際大師,這樣才能在國際上站穩腳跟。”

獨特的對外交流名片

2005年2月7日晚,紐約聯合國總部禮堂舉行中國春節文藝晚會,泉州木偶劇團進行了專場演出,震撼了100多個國家駐聯合國的政商名流。

木偶戲在中國源遠流長,從漢唐開始,木偶戲就在民間流行。王景賢認為,宋元時的泉州是個多元融合的社會,當時的“外國人”甚至已經把泉州當家鄉,看木偶表演是再正常不過了。

明萬歷年間,泉州提線木偶就接待過西班牙的公使團。清末民初的全盛時期,泉州城內有大小60多個提線木偶班社。泉州提線木偶千年不間斷的傳承,使得泉州提線木偶劇團在2012年10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優秀實踐名冊”。

提線木偶“盛行於閩南語體系”這樣的認識已經過時。王景賢說,提線木偶通過華人華僑最多的東南亞,已經漸漸走向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瑞典、瑞士、荷蘭、丹麥等更多的國家。“泉州提線木偶劇團是福建省對外交流最多的劇團,被稱為中國對外交流的名片。”

泉州木偶劇團一年平均出外交流七次,最多的達到10次。今年,不僅去港澳台地區,還去了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法國、緬甸和柬埔寨等國家。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后,泉州提線木偶劇團已經出訪170多次,在60多個國家或地區演出,單法國就去了差不多20回了。

22年前,學劇本的王景賢被任命為提線木偶劇團團長,當時的劇團發工資都難。幾年來,國外熱衷提線木偶,他們從國外演出賺了不少錢回來弘揚這門“非遺”技藝。

神秘文化裡的鄉愁和想象力

泉州作為“東亞文化之都”,曾經是世界各國人民活動的大舞台。同時,泉州提線木偶受民眾喜愛,也享有較高的地位。

“前棚‘嘉禮’后棚戲。”王景賢說,提線木偶在當地享有優先的待遇。“棚”就是戲台。民俗活動中,如果木偶戲和梨園戲、高甲戲等同場演出,木偶戲必須在前面。在莆田,木偶戲也被稱為“戲兄”,同樣是要在莆仙戲開始前演出。

對木偶戲的尊崇,還可以從操縱演員必須識字看戲本等地方看出來。王景賢說,木偶戲演員還可以穿著象征地位的長衫,參加科舉考試,這在古代的“戲子”中是不可能的。

“木偶既不是人也不是神,它是介於人神之間,溝通人和神之間關系的一個媒介,一個橋梁。”王景賢認為,木偶被稱為“嘉禮”,“嘉禮”就是美好的奉獻,像閩南“敬天公”這樣重要而大型的儀式,是少不了這種能溝通神和人的懸絲傀儡戲的。

提線木偶的表演,也能慰藉很多人的情懷。王景賢認識裡的鄉愁是對一個地域文化的深刻記憶,更多要和童年記憶結合在一起才更牢固。

“木偶戲可以說是沒有文化疆域,也沒有年齡界限的藝術,相比較而言,更容易打通文化、年齡和階層等等的壁壘。”王景賢認為,人到老了,他的心態會“老還童”。提線木偶這種藝術能幫助人家回憶童年,保持童心。老人和小孩肯定很喜歡。而現在的中年人生活比較緊張,甚至可以說很累、無趣,如果進入木偶劇場,會勾起他們久違的快感和想象空間。而王景賢也在從事木偶戲的傳承中,加深了對這門藝術的熱愛,提升了自己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和國外相比,我們在很多地方會有自卑感,我們在文化上絕不應該有自卑感。我到全世界演出,都是越走越自信。”王景賢認為,相比歷史長河,一個國家一兩百的屈辱歷史也只是一瞬間而已,中國人不應該失去自信力。

現在,泉州提線木偶劇團演出的劇場有130個座位,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看演出,不賣票,不收費。王景賢介紹,眼前的提線木偶劇團有2畝地,而新的劇團佔地17畝,即將投入使用的新劇場是500個座位的。

 

【王景賢名片】

王景賢,1955年11月23日生,福建泉州市人,1977年開始戲劇創作,1979年成為泉州市高甲戲劇團編劇。1992年起任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現為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副會長、世界木偶聯會中國中心理事,泉州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在任期間,王景賢潛心鑽研並編導一批木偶劇及戲曲、話劇、歌劇、課本劇、電視劇,多次榮獲文化部金獅獎金獎、文化部文華獎、百花文藝獎等大獎,多部劇作和學術論文發表於國內權威刊物。

【泉州提線木偶戲】

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源於秦漢,最遲於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及周邊地區流行。此后歷經宋、元、明、清,歷經千年傳承不輟,至今保存700余出傳統劇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構成的獨有劇種音樂“傀儡調”,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規范的操線功夫(傳統基本線規),以及獨具特色的偶頭雕刻、偶像造型藝術與制作工藝。泉州提線木偶戲傳統劇目中保存著大量古代閩南語系地區的民間信仰及婚喪喜慶等習俗內容。保存著大量“古河洛語”與閩南方言的語法、語匯及古讀音。

泉州市木偶劇團,創建於1952年,是泉州提線木偶戲主要傳承者。新中國成立后,已經走訪過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外交流170多次。2006年,泉州提線木偶戲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2年10月,泉州提線木偶劇團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優秀實踐名冊”,在11個入選名單中,我國是唯一一個,也是這個項目零的突破。

 

【1】【2】【3】【4】【5】【6】【7】【8】

分享到:
(責編:張靈敏(實習生)、夏曉倫)

 高清推薦

 相關專題

 財經新聞排行榜

  1. 1揭秘80后美女富豪身家背景:真…
  2. 270城新房價格同比下降增至3個…
  3. 3光大“烏龍指”事件的法治得失(…
  4. 4購房者麻木面對政府救市 房企繼…
  5. 5北京樓市周末集中現“日光盤” …
  6. 685后期貨高手:從300萬到9…
  7. 7央視薪酬有多少:分成三六九等 …
  8. 8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大型跨國全…
  9. 9反腐風暴波及上市公司 高管“出…
  10. 10銀行理財產品大揭底:兩類產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