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廣州8月25日電(老盈盈 實習生李小丹)200多年前,廣州黃埔古港,珠江上船舶運行穿梭,各國商人雲集,十三行商貿盛極一時,那些商船上的財富往事,那些中國富豪創造的商業神話……往昔海上絲綢之路的多少榮耀埋在歷史的塵煙中。回訪黃埔古港,拾遺海上絲綢之路的昔日繁榮,都避不開要追溯十三行的繁華勝景,而黃埔稅館、夷務所、買辦館的興辦也見証著黃埔古港當時的迅速發展,從黃埔古村走出來的商界巨子梁經國更是反映了昔日繁華古城裡經商思想的繁榮。
黃埔古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証
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廣州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尤其是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以來,廣州成為鼎盛時期的清帝國對外貿易的唯一商埠,更是世界財富的匯集地。而黃埔古港恰恰是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一環的最佳見証。
自宋代以后,黃埔村長期在海外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時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黃埔村逐步發展成為廣州對外貿易的外港。據《黃埔港史》記載,廣州作為大清帝國“一口通商”外貿口岸的80年間,停泊在黃埔古港的外國商船共計有5107艘。
當時,歷經長達一年多的航行,克服各種艱險到達中國的外國商船,多數在這兒登岸,將船上帶來的貨物換到其他的小型船隻上,走廣州內河水路,運到十三行內,再從廣州輸送到全國各地。同樣的,洋商痴迷的陶瓷、絲綢、茶葉等中國特產,也通過相反的路徑,流向世界各地,將中國的富庶、文明帶到了各種膚色的人家裡。
黃埔稅館等促進黃埔古港迅速發展
據《黃埔港史》記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閉關自守的清廷撤消了江、浙、閩三海關,保留粵海關,指定廣州為唯一對外貿易口岸長達80多年,期間黃埔古港迅速發展,黃埔稅館、夷務所、買辦館等興建起來。
據《黃埔港史》記載,康熙二十四年,粵海關在黃埔村設黃埔挂號口和稅館。黃埔古港講解員李洒洒告訴記者,當時外國商船必須在這裡報關后由中國的領航員帶商船入港,辦理卸轉貨物繳稅等手續,然后貨物才能進入十三行交易。“清代貿易的繁榮給黃埔稅館帶來豐厚的稅收,對這筆經濟收入,清政府自是心知肚明,這也是清政府雖然實施嚴厲的海禁政策,卻始終保持一口通商的重要原因。”李洒洒稱。
黃埔稅館的興盛促進了黃埔古港當時的迅速發展,也折射著當時海上絲綢之路欣欣向榮的景象。
黃埔本土經商典范:梁經國
明清以后,黃埔村逐步發展成為廣州對外貿易的外港,也成為熱鬧繁華的古城,同時這種氛圍自然熏陶了當地人的經商思想,孕育了廣東人強烈的經商意識促進了廣東商人在明清時期的發展。當時十三行裡有很多行商,其中大部分都是福建過來的,廣州本土的行商非常少,黃埔村裡的梁經國便是廣州本土行商之一。
梁經國出身貧苦,其父早喪。18歲入馮氏洋行做伙計,開始學習與洋商打交道。因為天資聰慧,踏實肯干,家裡生活漸漸富裕起來,於19世紀中葉中英關系惡化時創辦了天寶行,以其“實在誠信”的經營方法獨樹一幟,使之生意興旺,在其他行商陸續破產的情況下,打造天寶行的輝煌,至嘉慶末年達到鼎盛。梁經國發財后在黃埔村建立“左垣家塾”,讓子孫后代接受名師教育。梁氏后人也不負先祖所望,歷代名人輩出,使得梁經國當年居住的榮西裡,誕生了一巷走出七代名人的歷史佳話。
如果不去追溯黃埔古港的歷史,這座古村悠閑自在,似乎看不出昔日的繁華。但當我們翻開歷史的潘多拉盒子,時光也能回到一百多年前那繁華盛世中。黃埔古港矗立在時間的浩蕩長風之中,任憑后來者不斷憑吊、重溫150多年前的繁華勝景。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