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廣州8月25日電 (薛婧)今天人民網“行走新絲路”採訪組來到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在出土文物中,乳香、波斯銀盒等藏品向人們揭示出早在兩千多年前,廣州就已與海外其他國家有了經貿的往來。
1983年6月9日下午,廣州象崗山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發現了排列整齊的大石板,接到工地負責人的電話后,時任廣州考古隊隊長黃淼章先生立刻帶著兩名隊員趕到了現場,經過發掘,墓主人神秘的面紗慢慢地揭開了,此墓為西漢初期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的墓穴,墓穴中出土了一萬多件珍貴的文物,它與河北滿城漢墓和長沙馬王堆漢墓並稱漢代考古三大發現。
講到南越王墓的發掘過程,黃老先生神採奕奕,那種曾經親自參與並指揮作戰過的自豪浮現在臉上。
據他介紹:此墓鑿山為陵,墓室構筑在象崗腹心20米深處,墓道用了許多大石填埋。墓頂用24塊大石覆蓋,墓室用紅砂岩巨石仿照前堂后寢的形制砌筑成一座地宮,墓室按照“前朝后寢”規格布局,共分7間,前部三室為前室和東、西耳室,后部四室為主棺室、東西側室及后藏室。墓內隨葬品豐富,品類繁多,出土金銀器、銅器、鐵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遺物1000余件。其中以“文帝行璽”金印和“絲縷玉衣”最具價值,保存極為完好。
在此次南越王墓出土的眾多文物當中有一件白色的銀盒最為引人注目。銀盒身蓋相合呈扁球形,小銅圈足。表面主紋為對向交錯的蒜頭形凸紋。高12厘米,腹徑14.9厘米,重572.6克。銀盒已經氧化外表發黑了,銀盒的紋樣造型為西亞風格,出土時在主棺室是腳向,盒內有十盒藥丸,是墓主裝藥的器物。當時的人用中國傳統工藝對銀盒進行了改造,在蓋子上進行了點焊和刻字,字的內容是此盒裝的什麼藥品,重量等。從造型工藝、花紋特點看,與中國傳統的器具風格迥異,但與古波斯帝國時期(公元前550∼330年)遺物相似。經過化學分析和專家們研究,認為是波斯產品。據黃淼章先生回憶,當時在考古過程中他剛一打開銀盒的時候,可以聞到淡淡的藥香,由於銀盒中的藥經過兩千多年的風化,藥品已經碳化無法分析確定其成份和藥理作用。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銀盒並非南越國所生產制造的,而是海外舶來品,這個銀盒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年代確定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也就是說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南越王已經在使用“外貿貨”。越人航海開拓了南海的海洋航線,國與國之間的經貿發展,起到互通有無的作用。早期通過南海海上絲綢之路的通商貿易非常頻繁,當時海上絲綢之路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廣州港也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中興起了。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