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輔助生育迎爆發期 高齡生育和多胎願望增加

輔助生育迎來爆發期 高齡生育和多胎願望增加
8月8日,一群年輕的爸爸媽媽帶著自己從3個月到7歲不等的寶寶們出現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以下簡稱“一婦嬰”)輔助生殖醫學科的實驗室裡,他們好奇地在液氮罐儲存間裡流連。圓滾滾的液氮罐裡,存放著孩子們的“弟弟”或者“妹妹”們。
這是自20年前醫院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至今的1萬多個試管寶寶家庭中的30個,今天,是孩子們第一次“回家探親”。液氮罐裡存放著的,是一個個冷凍胚胎——那些成功生育的夫妻,會把自己用剩下的胚胎長期存放在這裡。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注意到,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輔助生育、試管嬰兒這些在10多年前看來還有些陌生的詞,如今早就耳熟能詳了。與此同時,45歲以上高齡婦女和帶著強烈多胎願望家庭的增加,也給我國的輔助生育學科帶來挑戰。
“最主要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說服和解釋。” 一婦嬰輔助生殖醫學科主任滕曉明告訴記者,很多明明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夫妻,如今總想嘗試雙胞胎、龍鳳胎,但醫院不能也不應該提供此類服務。
盡管需求很旺盛,但事實很嚴峻
2016年,我國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給一部分高齡婦女、失獨家庭帶來希望。高齡婦女對於生育二胎的渴望,僅從一個“江湖騙子”的成功就可見一斑。
最近一段時間,一名安徽籍的60歲婦女經常出現在上海大大小小的活動中,還時常受到電視台的邀請當嘉賓。她的拿手絕活兒竟是“卵巢保養”。
這名婦女在60歲時生育了一對雙胞胎,成為“神話”。但事實上,滕曉明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該婦女並沒有資格進行此類講座,因為,她的這對雙胞胎是“第三方供卵”生育的,並未使用她本人的卵子,“一般來說,不要說60歲,50歲以上女性卵巢功能健全的,已經很罕見了。”
這件事之所以火爆,是因為有著同類生育需求的“觀眾”多。
在醫學上,一般45歲以上女性,醫生都不會建議再次生育。通過比對中華醫學會生殖分會的全國數據庫現狀,滕曉明發現,45歲以上女性試管嬰兒的成功率隻有5%左右,“盡管需求很旺盛,但事實很嚴峻。”
滕曉明透露,目前,中華醫學會生殖分會的專家委員會正在著手進行研究、討論,隨著高齡女性懷孕需求的增加,是否需要界定一個年齡底線。
“根據‘保護后代’原則,很多50多歲要求懷孕的婦女,我們是不是還應該為她們服務?她70歲時,她的孩子可能還未成年。”滕曉明說,失獨家庭的高齡婦女對二孩的渴望尤其強烈,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醫生也很為難,一方面,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再生一次的願望合理,但另一方面,她們50多歲高齡時生下的孩子,身體素質不一定過關。
高齡生育和多胎需求旺盛
實際上,高齡生育和多胎願望,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普遍問題。但很多願望,並不能得到滿足。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科技部“生殖與發育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喬杰介紹,北醫三院目前的試管嬰兒雙胎妊娠率已經從過去的30%多下降到20%多,“我們提倡減少胚胎數量,一次最多在一名婦女體內植入1~2個胚胎。”
很多並沒有什麼生殖問題的家庭,會專門跑到輔助生殖科尋找多胎的可能性。
就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的當天上午,滕曉明還遇到了一對一門心思想要二胎,並且希望二胎為龍鳳胎的夫妻。這對夫妻的條件,不符合國家設置的試管嬰兒“准入門檻”,只是想通過技術手段一下子生兩個孩子。
“兩個孩子‘房間小’,早產、低體重兒的發生率也高,母親孕期負擔重,並不是什麼佔便宜的事兒。”滕曉明做得最多的,還是解釋、勸說工作,那些身材矮小、子宮受過損的,他更加不建議多胎。
根據國家規定,在極為特殊的條件下,允許在婦女體內一次植入3個胚胎。但在上海,根據地方性法規,無論多麼特殊的情況,最多隻允許一次植入2個胚胎,“胚胎放得少,成功受孕並生育健康兒的幾率更高。”
喬杰介紹,為了嚴格控制“准入門檻”,各省市衛計委每兩年都會對本區域內的輔助生殖中心進行校驗。校驗的重要內容,就是“查病歷”。那些專家委員會成員,來自婦科、男科、醫學倫理、質量監督局等方方面面,他們會查詢申請人的就診情況、病情指征、醫生資質、醫院設備等。
“很多懷了雙胎的申請人,我們還會根據胚胎發育情況,進行‘胚胎減滅術’。”喬杰說,申請人間的自我教育,有時比醫生的勸說更有用,“有人雙胎四五個月,流產了﹔有人雙胎早產了,孩子住院了。”這種活生生的身邊事,最能“說服”人。
技術沒問題,倫理是大問題
盡管我國的輔助生殖學科比國際上其他發達國家起步晚了10年,但從技術上來講,目前世界上所有最先進的輔助生殖技術,我國都已具備執行能力和條件,且實際執行情況處於世界前沿水平。
過去,由於計生政策和總體人群就診百分比較低,我國的輔助生殖申請人情況復雜程度,比國外更甚。“我們的申請人除了年紀大,很多還同時存在多種疾病,治療難度更大。”喬杰說,技術問題現在在我國,基本沒有太大困難。
真正難的,是倫理問題。比如,多余胚胎的保存。
在上海一婦嬰輔助生殖中心的實驗室裡,一個個液氮罐裡,存放著珍貴的冷凍胚胎。一個罐子裡,可以存放230名母親的胚胎。從1997年該院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至今,已經誕生了1萬多個試管寶寶。
每一個試管寶寶家庭,或多或少,都會把此前取卵、受精、培養后獲得的胚胎,保存下來。多的保存十幾個胚胎,少的保存一兩個。這些胚胎的全都冷凍在液氮罐裡,每一個液氮罐都配有一個密碼鎖,密碼定期更換。
“既要確保沒有差錯,也要確保胚胎完好保存,不外流。” 一婦嬰生殖中心胚胎實驗室主管王羽告訴記者,冷凍胚胎的保存,責任重大,每天都有專人負責檢查、看管,一旦胚胎外流或出現差錯,后果不堪設想。
這些冷凍胚胎的保存成本極高,但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不予保存”的辦法。“從倫理角度來講,這些胚胎我們不能銷毀,都是小生命。但現在,也有很多家庭不再續交保存費用,醫院也沒辦法。”喬杰說,冷凍胚胎在申請人不再續交費用的情況下是否還要繼續保存。是一個世界難題。
現在的情況是,申請人可以不要這些胚胎、不交錢,但醫院不能隨意處理這些胚胎,還得繼續存著。“未來,或許可以探索病人授權的情況下,把這些胚胎用於科學研究。”喬杰說。
電影《異形》中的場景總是成為人們在談論胚胎研究時的陰影,如果有一天,那些保存完好的人類胚胎被用於非正常渠道,后果令人擔憂。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 視頻 周冠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