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你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搶嗎? 這些職業首先受到沖擊

彭文卓
2017年08月15日08:08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你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搶嗎? 這些職業首先受到沖擊

  重復性、簡單性、危險性任務由人工智能完成,勞動者轉向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

  【焦點關注】人工智能來了,你的工作會被搶嗎?

  除了航拍,無人機還能做什麼?答案是,它還有可能搶快遞員的“飯碗”。

  此前,某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報告預計,到2020年,無人機將取代價值高達1270億美元的商業服務和人工勞務工作。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將使物流行業的成本大大降低。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設備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空間中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人工智能可能帶給勞動力市場的沖擊以及對勞動者職業技能的新要求備受關切。

  促使就業格局以舊換新

  “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會給社會就業結構帶來變革,舊式繁瑣的手工勞動被新式高效的機器生產取代,會使得大量職業轉型或消失。”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院長徐彥之表示。而據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與倫理學教授杰瑞卡普蘭統計,美國注冊在案的720個職業中,人工智能將取代其中的47%。

  “反觀技術革新的另一面,新的職業格局必將帶來新的人才與就業需求,這也會不斷催生出新職業,吸引大批就業者進入新的工作領域。”徐彥之認為,一些簡單、重復性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未來將有更多的勞動者在知識領域工作,知識型工人會不斷涌現。

  以機器人寫作為例,今日頭條的寫稿機器人“張小明”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期間“一戰成名”,裡約奧運會開賽一周,它通過對接奧組委的數據庫信息,實時撰寫新聞稿件,以幾乎同步於電視直播的速度發稿,6天共生成簡訊和資訊200余篇。而騰訊的寫稿機器人,在半年時間裡創作出30萬篇內容產品,字數超600萬字。

  不過,寫稿機器人並非無所不能。一些媒體從業者指出,機器人寫作技術的引入雖然彌補了傳統媒體新聞時效性不足的劣勢,但隨著該技術的普及,新聞同質化現象也將隨之加劇。新聞媒體的品牌打造和品質保障,最終還是要依靠傳統新聞從業者的個性化勞動實現。

  “我們希望可以將作者的重復性、規范性寫作和客觀數據聚合類勞動用機器進行代替,讓作者更好地投入深度文章的創作。”第一財經機器寫作項目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能利用人工智能撰寫的文章都是套路和模板比較清楚的類型,比如財經報道、體育報道、股市快報、天氣咨詢等。

  哪些職業會首先受到沖擊?

  那麼,人工智能技術將會首先沖擊哪些領域和行業呢?

  根據《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職業報告》,技術革新的浪潮首先將會波及的是一批符合“五秒鐘准則”的勞動者。

  “五秒鐘准則”指的是,一項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鐘以內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作出相應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也就是說,這些職業通常是低技能,可以“熟能生巧”的職業。

  根據這一理論,翻譯、司機、保安、客服、家政、會計等職業在未來均存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

  而在實踐中,人工智能已經成功幫助勞動者完成了具有重復性的腦力工作。比如,支付寶的智能客服問題解決率已經超過了人工客服。這意味著,職業中可自動化、計算機化的任務越多,就越有可能被交給機器完成,其中以行政、銷售、服務業最為危險。

  不是搶“飯碗”,而是升級“飯碗”

  “人類與人工智能是可以合作的,二者並非零和關系。”《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職業報告》指出,當我們在考慮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關系時,首先應明確,機器人所有行為的前提都是人類設定的計算法。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會使勞動者與人工智能的分工日趨明顯——重復性、簡單性、危險性任務由人工智能完成,勞動者的創造力得以更大發揮,轉向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也就是說,人工智能不是搶“飯碗”,而是升級了勞動者的“飯碗”。

  以醫生為例,醫生日常80%左右的工作都是重復性的。比如,對一般疾病的診斷、配藥、給病人拍X光片、做常規手術等。螞蟻金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漆遠預測稱,“這部分工作,未來會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當醫生從單調乏味的重復中解放出來后,可以學習研究更復雜的醫療問題,探索新的疾病治療方法﹔再比如,在教育行業,人工智能系統性地替代老師完成閱卷、評分、設計課程等重復性工作,而老師將把更多時間花在創造性教學思考和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等方面。

  “以下三類工作,過去、現在、未來依然會有勞動者的貢獻。”漆遠進一步解釋說,一是創造性工作,比如對科學與藝術和對未來的探索等﹔二是設置KPI和價值觀的工作﹔三是情緒勞動。而勞動者想要不被淘汰,就要學會做機器做不到的事情,讓自己的工作擁有更多創造性內容,不斷迭代更新知識儲備。

  目前,我國正在加快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步伐。近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將“加快培養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本報記者 彭文卓

(責編:楊曦、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