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煉油產能過剩現油價“窪地” 每升便宜一塊錢

資料圖:私家車正在加油站加油。張雲 攝
每升便宜一塊錢
山東煉油產能過剩現油價“窪地”
數個月來,當國內其他省市92號汽油零售價仍然處在“6字頭”之際,山東不少加油站的價格則下探至“5字頭”甚至“4字頭”。
業內人士指出,受惠於原油進口政策的改革紅利,山東地方煉油(地煉)產能釋放,使得當地成品油供給充足,並隨之孕育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但他們同時也認為,在成品油消費增長乏力、能源消費結構逐漸轉變之際,國內仍有不少煉油設施在建,宜警惕煉油產能進一步過剩。
山東呈現油價“窪地”態勢
“真納悶,山東和河南離得那麼近,油價差別咋就那麼大呢?”8月1日,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開車在山東金鄉加油時驚訝地發現,在河南“高速上六塊二,普通(路邊)六塊”的92號汽油,在金鄉縣金橋加油站每升隻賣四塊七毛八。
這並非孤例。8月2日,在北京市西城區的中國石油北汽宣武門加油站,92號汽油價格為6.06元,95號汽油價格為6.45元﹔江西省吉安市一位市民告訴記者,當地95號汽油價格與上述北京價格基本一致。
同時,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匯豐石化加油站的92號汽油價格為每升5.04元,95號汽油價格為每升5.48元﹔濟南市商河縣一位副鎮長說,縣裡一家國有品牌加油站8月初的92號汽油價格是每升4.54元﹔而在6月份,價格一度降到不足4元,“(我估計是)在跟民營加油站打價格戰”。
8月中下旬,海南省三亞市某中石化加油站的95號汽油價格為每升7.76元,而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某中石化加油站的95號汽油每升隻賣6.13元。
山東一家媒體曾如此記述一位濟南市民的目擊:沿英雄山路往北走,油價一個比一個便宜——在零售限價的基礎上,中石化的92號汽油最多可以便宜0.6元,中石油可以便宜0.8元,民營加油站甚至能便宜1.05元。
咨詢機構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孟鵬等業內人士說,山東境內的加油站“價格戰”從三四月間“開打”,國有和民營品牌加油站悉數卷入,油價“窪地”態勢初顯。
改革紅利激活山東產能
“價格戰”反映了激烈的競爭態勢,而充分的供給是競爭基礎。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等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首要原因在於山東地煉企業對成品油的旺盛供給。
據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數據,這個省地煉企業加工能力和主營業務收入佔國內地煉企業的七成以上,總產能佔國內煉油產能的17%左右。當地業內甚至流傳這樣一種說法:以規模論,山東是僅次於美國休斯敦、日本東京灣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市場競爭年年有,小范圍、低烈度的價格戰也一直存在,為何今昔不同?2015年,我國允許原來“尚未使用進口原油的原油加工企業”在淘汰落后煉油裝置等前提下,進口原油並加工煉制,促使地煉企業產品“質”“量”雙提升。山東匯豐石化總經理李波說,正是受惠於國家政策,以民營性質為主的地煉企業才有了參與競爭的“本錢”。
國內最大的地煉企業山東東明石化副總裁張留成說,在2013年、2014年,山東地煉行業的開工率在二三成,而近兩年已經上升至七成左右,他所在的東明石化開工率也從五成上升至八成。2015年改革前,地煉企業因為原料來源受限,很多時候隻能加工品質較差的燃料油,其成品油質量頗受詬病。而在改革之后,匯豐石化等企業在2016年就成為高標准京六柴油的供應商。
市場競爭奠定降價基礎
由於供給充分且主體繁多,在“批發”成品油的環節,各煉油企業競爭慘烈。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一份文件表示:“多家主流成品油採購商從我省地煉企業低價採購成品油,我省地煉企業在同一區域相互競價銷售。”
在競爭基礎之上,各經營主體更加靈活的策略是“刺刀見紅”“短兵相接”的直接原因。據張留成、李波等觀察,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在此番角逐中態度更加積極主動,降價幅度、頻次也較往年更為猛烈,其廣泛的銷售網絡和品牌影響力使得價格戰更為激烈。
消費者感受到了改革和競爭帶來的好處,河南律師付建說,以50升油箱的容積計算,“平時”三百多塊錢可以加滿,而到了山東隻需兩百四五十元,“一箱油便宜五六十塊錢”。
企業則在承受著壓力。一家企業副總裁說,去年煉制每噸油能掙到一百四五十元,而如今也就二三十元。山東一位多年從事地煉協調工作的干部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一些企業由於價格戰已瀕臨虧損邊緣。”
供需形態敲響過剩警鐘
價格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成品油供大於需,而這也敲響了煉油產能過剩的警鐘。
業內人士稱,山東不在《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規劃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內,且根據原油進口開放的規定,地煉企業“一律不得再新建、改擴建煉油裝置”,所以這個省難以再有產能擴大空間。但其他地區尤其是沿海省市仍有多個千萬噸級規模的煉化項目正在推進中。
根據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數字,過去兩年,我國柴油表觀消費量均同比下降。張留成說,成品油消費增長緩慢,尤其是柴油下降,似已成中長期趨勢﹔雖然汽車數量增加會提振需求,但城市公交、高鐵、汽車燃油經濟性提高以及共享單車等生活方式的變遷,都會對成品油消費造成壓力。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6月在中國石油與化工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說,按照全球煉油平均開工率83%計算,我國煉油產能過剩一億噸,我國煉油行業產能過剩率大約在13%至18%。他預計,2020年時我國煉油過剩能力大約在1.1億噸,形勢嚴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