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是否貶值,這賬怎麼算(時事點評)

出國留學、回國就業,近年來許多留學生及其家長都是這麼規劃的。但這一切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如果單純從投入產出比來講,留學變成一樁越來越不劃算的“生意”。
粗略算,一個人出國留學,一年下來通常要花費二三十萬元,幾年下來沒有上百萬元是打不住的。但如今,一個國外普通大學畢業的海歸,起薪一般也就6000多元,差一點的有的低至二三千元,好一點的當然也有1萬元以上的,不過普遍不符合海歸及其家庭的預期。所以,不少人開始認為海歸已經貶值,出國留學的投資風險越來越大。
算經濟賬的話,要收回留學的成本當然不容易,哪怕年收入二十萬元,也需要十年八載不吃不喝才夠本,要講淨收益,那更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對於大多數留學生,算經濟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肯定是虧的。但這麼算賬本身就是錯的,不只是算法錯了,理念更是謬誤。說白了,通過出國留學、回國就業來實現人生大滿貫,隻不過是父母或部分留學生的一廂情願而已。
近年來涌向國外留學的群體,和以往相比很不一樣。以前要到國外留學很不容易,多數是公派留學或少數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的人才到國外深造,而現今,自費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佔了很大比例。這些人裡,有些在國內成績本身並不好,有些就是為了規避高考,所以大抵是抱著到國外鍍金的目的——隨便讀一所學校,戴上一頂海歸的帽子回來好就業。
這樣的人一多,在就業方面,也就沒有什麼優勢可言。在國外二三流學校混幾年回來,當然比不上在國內上過985、211大學的畢業生吃香。也就是說,這部分留學生群體本身底子就一般,身上那層海歸的鍍金被揭穿后,真的就沒什麼優勢可言。至於從海外名校畢業的海歸,其含金量並不會怎麼打折。
但更重要的是,從教育的角度講,到國外留學回來好就業的想法本身就是錯的。國外大學提供給留學生的更多是知識上的教育,而不是就業培訓。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國外上大學,能力肯定要比國內的孩子強,這如果不是自欺欺人,也是一葉障目。就業單位考察的往往不是海歸學了多少知識,成績怎麼樣,而是求職者能給單位帶來多大幫助。但在這些方面,海歸並不天然具有優勢,甚至因離開國內幾年,在人際關系、工作理念和為人處世方面,反倒可能變得與國內社會格格不入。既然如此,一家單位有什麼理由花高薪聘用一名好聽不好用的海歸?
海歸並不是貶值了,而是迎來了價值回歸。一個人到國外留學並不意味著能力水平的提升,要在職場上勝人一籌,還要看自己的實力如何。這對糾正國內家長的理念偏差是很有好處的,留學本身就應該是一種求知途徑,而不單純是提高就業機會和工作薪酬的方式。隻有更多從這個角度去看待問題,送孩子出國留學才更有意義。這樣來看,面對人數激增的海外留學熱,也才會有一個積極正面的評價。
(據《錢江晚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