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紅旗H7研發費用已超100億元,營收保守估計約50億元

賈國強
2017年09月14日13:29 |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小字號

p47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賈國強|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36期)

曾成功推動長安汽車(000625.SZ)整體上市,並把長安汽車打造成中國汽車第一自主品牌的徐留平,履新一汽集團已經滿月。對於身陷困境的一汽集團而言,徐留平的到來,給了不少員工新的信心。而徐留平將如何改造功勛卓著的“共和國長子”,成為外界頗為關注的話題。

近日,徐留平亮相芝加哥大學中國高峰論壇,放出豪言:“紅旗要成為中國第一和唯一豪華品牌。未來的紅旗要打造成上至國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都能夠喜歡的車。”

“中國汽車傳統品牌未來5年或消失一半”

與一些央企掌門人所表現出來的嚴肅感和距離感不同,現年53歲的徐留平似乎特別注重外在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他西裝筆挺、風趣幽默、面帶喜氣。衣著的“職業范”和談吐的“接地氣”,讓他顯得很有親和力。

當然,徐留平留給人們最深印象的,還是他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深刻認識。

他認為,未來國內的汽車業容量依舊會增長,但將由2001年至2010年這“黃金十年”10%的高速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水平。

與此同時,汽車產業消費主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徐留平說,80后、90后已經構成汽車消費的主體,並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領和標志作用,即成為汽車產業消費領域過程當中的意見領袖。消費者的關注點和消費方式發生變化,使得汽車產品從原來簡單的功能性汽車,變成體驗式的、顏值的、互動的、共享的汽車。汽車消費的更新換代、迭代速度也在加快。“在2000—2010年,不少國外車企品牌國產化產品,七八年才更新換代,而最近幾年變成三四年就更新換代,也許未來會更快。”

徐留平介紹,當前國內汽車業的產品結構已大幅變化,相對Sedan(轎車)和MPV(多用途汽車),SUV(運動型多用途車)增長迅猛,從2000年4%的比重升至今年的42%﹔此外,自主品牌汽車也經歷了很大成長,目前在乘用車領域中自主品牌的汽車已經接近50%。

他認為,新能源、智能網聯成為發展大趨勢。隨著中國汽車產業迅速增長,很多城市現在變得比較擁堵,交通事故數量逐年增加,隻有智慧汽車才能滿足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需求。

在徐留平看來,當前的新形勢正在重塑中國汽車產業業態,“如果我們站在2017年來全面和系統地預測未來10年,傳統汽車業如果不能夠很好地改變來迎接挑戰,一大批傳統汽車企業,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自主品牌,都會倒下。”

他進一步分析說,中國汽車業這一輪優勝劣汰也在加快。隨著“互聯網+”發展, 整個汽車品牌的認知速度也在加快。“好的品牌表現會越來越好,差的可能會越來越差。我估計中國汽車業會有不少傳統品牌消失掉,並且在未來5年當中可能會消失掉一半。”

在他看來,品牌是靈活的、有精神的,一個傳統品牌要想生存發展,必須不斷注入新的時代精神和內涵。傳統品牌不但要有新的時代精神,還要靠具體產品的落地,“如果沒有承載時代精神的產品和體驗,就很難與消費者緊密連接,傳統品牌消失就在所難免。”

“汽車第一競爭力就是顏值”

“多年的汽車業生涯告訴我,汽車第一競爭力就是顏值。”徐留平認為,如果一輛汽車沒有外在美,內在品質可能會被直接忽視,“汽車就像一個美女,看第一眼是否對眼最重要,它的造型、顏值很重要。”

徐留平透露,初到一汽集團,就有一些“粉絲”為其出謀劃策,“剛到長春的第一周,就有很多朋友打電話給我。有位朋友說,他不買勞斯萊斯了,要買紅旗,還把自己研究做出來的一個兩米長的紅旗模型運到長春。現在就在我的辦公室裡。”

滿足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做最願意與消費者溝通的汽車產品,是徐留平帶領長安汽車從偏居西南一隅,到成為百億級品牌車企的成功經驗。今年4月7日,時任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的徐留平,以騎馬登台方式出席新品發布會,“艷”壓全場。他當時曾對媒體表示,這種直觀的宣傳策略能讓消費者更容易理解廠家未來要做的事情,“從馬車到汽車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人馬合一的情感交流逐漸被工業化機器所隔離,我們希望能夠打破駕駛者與汽車之間的疏離感,讓人和汽車之間情感體驗的交流能夠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現在,徐留平似乎也想把這種理念帶入一汽集團。8月21日,在一汽-大眾生產整車1500萬輛紀念儀式上,徐留平發言稱,“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發生深刻而迅速的變化,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但是,一汽-大眾為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理念不變,把用戶需求作為自己工作的最高目標不變!”

“如何構建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才是國企和民企本身的差別”

在被問及一汽集團未來將採取什麼發展戰略時,徐留平坦言,剛到一個月,現在還沒有完整清晰的戰略,不過有兩個方向值得關注。“第一,把自主品牌堅定做好。紅旗要成為中國第一豪華品牌,我正在對紅旗的產品線和品牌精神梳理,未來的紅旗要打造成上至國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都能夠喜歡的車﹔第二,要把合資品牌做好,加強與大眾、奧迪、豐田和馬自達等企業的合作。”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合資品牌方面一汽不用擔心,真正的關鍵是一汽集團的自主品牌沒有真正發展起來,這或許是其與上汽廣汽長安等車企發展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

以紅旗H7為例,據媒體報道,它自2013年上市以來,僅3年多研發費用已超過105億元。而在銷量方面,2014年銷量為2708輛,2015年銷量為5021輛,2016年銷量4120輛。若按最頂配官方指導價計算,自上市至今年7月,紅旗H7營收約為81億元﹔若按業內保守估計的平均每輛售價30萬元計算,自上市至今年7月,紅旗H7營收約為50億元。再加上車輛本身制造、物流、終端銷售等成本,紅旗H7或虧損數十億元。一汽自主轎車品牌的研發投入與市場銷售狀況並不匹配。

記者查詢一汽轎車(000800.SZ)歷年年報發現,2003年以前紅旗轎車累計銷量為12.45萬輛,而2016年末累計銷量為17.1萬輛。在這14年間,紅旗轎車銷量共4.65萬輛,平均每年銷量3321.43輛,平均每月銷量276.79輛。

每月二三百輛的銷量確實難以讓人抱有過高的期望,徐留平想做好紅旗的壓力不言而喻。徐留平豪言:“11月份,我會親自發布關於紅旗品牌和紅旗精神,以及紅旗一系列產品﹔今年還可能在北京建立一個500萬輛紅旗電動車服務車隊。未來中國的精英,肯定會坐上紅旗,肯定會愛上紅旗。”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對一汽的未來持謹慎樂觀態度,“在中國,‘一把手’是能決定公司成敗的關鍵。如果徐留平一人能決定一汽的一切,那麼他的理想可能會成功。汽車企業的成功要有長期的經營,李書福九死一生地經營吉利,也只是民營企業的成功。徐留平想在國企實現夢想,比較難。”

不過,徐留平對此並不以為然,“汽車企業有它的所有制性質,但是這不是最關鍵的性質。在全球企業當中,我們也能看得到它們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分離的。如何構建一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然后把公司內部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這才是國企和民企本身的差別。”

能否完成一汽集團整體上市重任?

除了紅旗這個自主品牌發展非常緩慢,一汽集團還面臨整體上市的困境,這也是徐留平任內將面臨的另一個難題。

國內其他三大汽車集團,上汽集團(601238.SH)、東風汽車(600006.SH)、長安汽車早已完成整體上市。

2007年,國務院國資委圈定的30家整體上市的央企名單中,一汽集團位列其中。按照當初的計劃,這批企業2010年前應完成整體上市。

10年時間已經過去,一汽集團仍未完成整體上市的目標。《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詢發現,目前一汽集團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一汽轎車、一汽夏利(000927.SZ)、一汽富維(600742.SH)和啟明信息(002232.SZ),整體市值在400億元左右。

徐留平的到來,會加快一汽集團整體上市的步伐嗎?對於這個話題,他本人沒有正面回應。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徐留平之所以被選到一汽集團,或許看中的就是他曾把長安汽車通過資本運作實現整體上市的能力,從這一點來說,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一位一汽集團內部人士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說,“徐留平非常有魄力,不過一汽歷史遺留問題很多,內部也矛盾重重,效果如何恐怕還要等到兩三年后再來評價。”

————————————————————————————————————————

 

(責編: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