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開啟“東方福利模式” 應對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新挑戰

論壇現場
人民網南京9月21日電(記者夏曉倫 實習生陳宛鈺)當前,全球化的浪潮已經涌向了世界的各個角落,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新時期。但同時,經濟的發展也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了新的要求。近日,第十三屆社會保障國際論壇在南京開幕,圍繞“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進行探討。論壇多位專家認為,社會保障制度作為“經濟的穩定器”,與經濟發展應互相關聯,相互促進,而中國會適應國情,探索“東方福利模式”。
社會保障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
社會保障作為調節經濟的一個手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間相輔相成。
南京大學教授林閩鋼在題為“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的‘中國經驗’”的主題演講中指出,社會保障和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經濟發展決定著社會保障的產生和發展,社會保障又反作用於經濟發展。
他認為,在中國“雙快速”發展中,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之間呈現出“沖擊-回應”型。每一次經濟危機或經濟變化時,就是社會保障獲得大發展和發揮作用時機的到來。社會保障具有回應工具性的特征,社會保障反作用於經濟發展是通過回應形式來實現。社會保障開始是以經濟政策出現,現在逐漸獨立,以社會政策形式在經濟發展外部來回應。
中國的社保改革持續發力,促進經濟發展
社會保障與經濟制度的關系緊密,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互聯網的發達,也給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造成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對於中國來講,平穩發展的社保制度,抗風險能力的增強給經濟平穩發展增加了一道強有力的防護線。
浙江大學何文炯教授在“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經濟發展”中提到過中國社會保障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的幾個具體例子。失業保險制度(1986)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創設,為國有企業改革勞動用工制度和步入市場化提供了必要條件。可以說,社會保障的改革發展直接推動著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社會保障制度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發揮了關鍵性的促進作用。
當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仍存挑戰
中國現在正在處於社會的深刻變革中,復雜的國情和社會形態導致在社保改革中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和挑戰。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面臨著不平等和不確定的問題。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阿塔•侯賽因教授在“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挑戰”中指出,中國目前已經建立了綜合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理論上可以覆蓋所有的人,但現在依然存在不平等問題。中國社會保障有兩個典型特征,即分割和去中心化及碎片化,這會造成服務供給的不平等、為資金的誤用和濫用創造空間以及造成覆蓋面上的“盲點”。
除此之外,由於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公眾對其未來所處社會生活環境、經濟收入水平以及社會地位等,產生了不樂觀的社會預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費,成為阻礙擴大內需基本國策貫徹執行的重要因素。吉林大學宋寶安教授在“社會保障的不確定性影響消費貢獻率“的報告中指出,社會保障的不確定破壞了人們良好的社會預期,影響了消費貢獻率。穩定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服務體系,是改善社會預期、有效擴大消費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選擇。
面對挑戰和困難,中國創新開啟“東方福利模式”
如何調整社會保障制度能夠隨著形勢變化而緊跟潮流是一個社會大眾關心的問題,怎樣維持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是很多學者研究的主要問題。面對如今的挑戰和困難,中國的國情使得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有不同於西方國家的解決方法。
“中國經濟與社會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和社會的關系有別於西方國家,中國的福利體制一定不會是西方福利國家的翻版。” 南京大學教授林閩鋼提出認為,中國正在探索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環”,呈現出“中社會福利,中經濟增長”新態勢。中國“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道路將通過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實現國家福利體制的創新,走向引領和諧的“東方福利模式”。
浙江大學何文炯教授認為,應切實解決好內生動力不足問題,努力促使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同時尊重社會保障與國家治理關系的歷史邏輯,強化中央政府統籌責任,真正構建起有序組合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除此之外,應堅持以共享為基石,實行多元主體共建共治,促進並維護就業與社會保障良性互動,重視發展教育福利與社會福利服務以及重視社會保障法制建設,讓社會保障制度盡快運行在法治軌道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