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高質量發展華僑經濟

![]() |
圖為青田風光。 |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青田縣充分發揮華僑資源優勢,深入實施青商回歸、華僑要素回流工程,通過加大政策扶持,搭建發展平台,確保華僑投資創業“回得來、安得下、融得進”。近3年來,已累計引進僑資5億元,發展僑資企業160余家。
僑商聚力 掀起回歸熱潮
荷蘭的奶粉、意大利的薩拉咪、西班牙的橄欖油……從青田縣城出發,驅車約10分鐘就到了僑鄉進口商品城。這裡聚集了日用百貨、母嬰用品、葡萄酒等琳琅滿目的進口商品,細心的人們還會發現,有些進口商品的價格甚至比免稅店還便宜不少。
青田歐橋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勇開設的酒庄位於商品城一樓。在前不久舉辦的首屆世界華僑進口商品博覽會上,他拿下紅酒訂單12萬瓶,總金額超1000萬元,收獲頗豐。2015年,在國外生活了20多年的他毅然回國創辦公司,成為第一批入駐青田進口商品城的企業。
現如今,因為青田日漸火熱的市場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政策,不少在外華僑紛紛攜資歸來,或開辦公司,或投資項目建設,助力家鄉發展。
筆者了解到,青田僑鄉進口商品城有5個市場,目前已建成運營4個市場,在售進口商品約有5萬多種,來自60多個國家或地區。當前,100多家入駐的公司大多數是青田籍華僑回國后開辦的。
親僑惠僑 搭建回歸舞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華僑回鄉創業。在青田縣城的黃金地段,歸國華僑王益勇經營著一家西餐廳,歐式建筑的外觀和味道正宗的餐食每天都吸引不少顧客。
隨著吃西餐、品紅酒、喝咖啡日漸融入日常生活,咖啡館、西餐館、西點房、紅酒店已成為不少青田歸國華僑的創業選擇。青田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建設歐陸風情小鎮、咖啡小鎮、世界紅酒中心等,發展僑鄉特色經濟。
為了更加優化開放發展環境,青田先后出台了《促進華僑回鄉興業安居》等17個涉僑文件,加快構建富有競爭力的對外開放政策體系。
細致到位的服務凝聚了僑心。
近日,愛心僑領、歐洲青田同鄉會會長陳少奇,個人捐贈人民幣10萬元給臘口鎮高墳崗村,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
陳少奇說,不少華僑長期旅居在外,對家鄉的鄉村情況不了解,通過“百個僑團結百村,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平台,能夠在家鄉鄉村振興的路上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既是反哺家鄉的善舉,也是作為青田人的一種情懷所在。
僑資興業 發展城市經濟
青田共有海外華僑33萬人,分布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初步統計,全縣具有500萬元以上投資能力的僑商近5萬人,可用於投資的資金超過3000億元。近年來,在青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感召下,僑商回鄉創業的熱情持續高漲,“以回鄉創業為榮”的氛圍逐步形成。
冬日寒意陣陣,青田縣四都港兩岸卻是一派火熱景象。按照設計規劃,這裡將建成一座佔地面積47300平方米,總投資1.71億元,包含磚窯城堡酒吧、無動力水上游樂園、生態農業觀光等項目於一體的全歐式休閑樂園。
借助已經上線的麗水(青田)僑鄉投資項目交易中心,青田不斷提升精准招商、高效招商能力,引導華僑要素回歸。
據了解,項目交易中心平台目前已挂牌項目1227個,涉及金額達3800多億元。
“我們搭建這個項目交易中心,就是想打造撬動千億僑資的大平台。”交易中心常務副主任尹愛華介紹,項目交易中心上線,可解決僑商關心的項目效益分析、銀行對接、項目審批等問題,可以說是為僑商量身定制。
“想回歸的能回歸,回歸之后有舞台。”青田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逐步完善項目交易程序,實現“走出去,引進來”,打造招商引資大平台、項目交易大平台、要素集聚大平台,爭創浙江(青田)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
(來源:《浙江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