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銀行轉讓區理財產品需“秒殺”“撿漏”高收益靠譜嗎?

2019年01月15日13:50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搶轉讓理財產品 “撿漏”高收益靠譜?

  轉讓產品收益率在4%-5%之間的比較常見﹔分析稱,建立統一的理財產品轉讓二級市場是趨勢

  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走低,一些銀行推出的理財轉讓平台變得吃香,一些“精明”的投資者會在其中“撿漏”收益率更高的產品。這種類似於二手交易市場的業務模式受到銀行的重視,一些股份行和城商行紛紛開辟了理財產品轉讓專區。

  浙商銀行App為理財產品開設了轉讓專區,轉讓區的理財產品上線幾分鐘之后就被搶購一空,該行理財經理稱,“我們(App)現在基本都是秒殺”。

  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本需等到產品到期才能變現,但有的客戶會產生臨時資金需求,於是部分銀行推出了理財產品轉讓業務,在理財到期前轉讓出去,客戶即可收回資金。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推出這項業務的銀行大部分是股份行、城商行等。某股份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轉讓理財產品購買當天即可起息,並且收益高、期限短,老客戶現在基本已經習慣購買轉讓產品。

  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在購買轉讓產品時,首先要看產品的風險等級是否與自己匹配﹔其次要仔細了解產品的類型,還要注意交易過程中的一些細節。

  有銀行轉讓區理財產品需“秒殺”

  一名經常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因為工作關系平時的流動性需求比較大,所以很少購買大額的固定期限類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是買開放式理財,便於隨時支取。“如果定期產品中途可以轉讓的話,我會考慮購買,畢竟定期產品的收益率比較高。”

  業內最早推出理財產品轉讓的銀行是浦發銀行,2015年3月推出時隻有線下渠道,所有轉讓必須要到浦發銀行網點進行。同年8月,浙商銀行推出理財產品在線轉讓業務,客戶可以通過浙商銀行網上銀行進行轉讓。在理財產品“定期變活期”的先河開啟后,多家銀行相繼推出理財產品轉讓業務。目前支持該項業務的包括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渤海銀行等股份行,還有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等城商行。

  目前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轉讓均可在線上進行,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協議轉讓,轉讓方自行尋找到受讓方,雙方達成協議后在銀行平台辦理轉讓手續。另一種是平台挂單轉讓,轉讓方將所持有的理財產品信息挂在銀行App的轉讓區,投資者自行挑選。大部分客戶採用挂單轉讓模式。轉讓成功后,轉讓方可立刻拿回本金和此前的收益,受讓方購買當日開始計息,享受產品接下來產生的收益。

  浙商銀行手機銀行App設有理財產品轉讓區,據新京報記者觀察,該行轉讓理財產品挂出幾分鐘之后就會被買走,因此轉讓區產品不斷變化。1月9日14時27分,該行轉讓區顯示有三個產品﹔1分鐘后,頁面隻剩下一個產品﹔半分鐘后再刷新,最后一個產品也已售出。

  理財產品轉讓價格一般由轉讓方自行設定,部分產品原價轉讓,部分有折價現象。浙商銀行合肥分行某客戶經理告訴記者,該行對於轉讓產品價格的規定是可以降低,不能調高,但一般客戶均不會選擇降價轉讓,因為“轉讓產品非常好賣,基本都是秒殺,不用降價就可以很快賣出去”。

  從各家銀行App上的理財產品轉讓區來看,除了浙商銀行,其他銀行的轉讓產品沒有出現明顯需要“搶購”的情況﹔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轉讓區產品數量較多,該行北京某支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轉讓區產品不需要搶購,投資者有意向一般可以順利買到。

  轉讓產品收益率在4%-5%之間的比較常見,如中信銀行收益率最高在4.8%左右,也有2%、3%等較低的收益率﹔招商銀行最高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浦發銀行較高的收益率在4.5%以上﹔興業銀行的收益率一般在4%-4.5%之間,少數達到5%以上。

  城商行與股份行相比,轉讓產品的收益率相差不大,但轉讓金額一般較小。股份行轉讓理財產品不乏100萬、500萬的“大單”,而城商行則以10萬、20萬的金額居多。寧波銀行轉讓區產品金額超過100萬元的僅有4個,大部分為20萬元以下,還有不少1萬、5萬的小標的。杭州銀行轉讓產品也一般在20萬元以內。

  理財市場收益率下行,轉讓產品收益較高

  一位購買過浦發銀行轉讓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表示,主要看中轉讓的理財產品收益高,期限短,“年末用錢的地方多,所以對流動性看得比較重,轉讓產品短的話一個月左右就回來了。現在每天去轉讓區看看有沒有合適的。”

  “接手”轉讓的理財產品,意味著可以在較短期限內享受到較長期限才有的收益率,因此一般轉讓產品的收益率要高於產品原定收益率,也高於市場同期限產品的收益率。浙商銀行目前在售的固定期限類產品“永樂理財”系列,全部可以轉讓,原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8%-4.95%之間,轉讓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8%-5.6%之間。

  以浙商銀行App上1月9日轉讓的一款產品“永樂理財BB3263”為例,該產品原期限為92天,剩余9天,轉讓價格為50560元,App上顯示的轉讓收益率為5.0193%。原產品說明書標注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94%,若5萬元本金持有92天,到期將獲得收益622.58元(50000×4.94%×92/365),本息共計50622.58元。此時轉讓,相當於受讓方付出50560元的本金,9天后即可獲得50622.58元,受讓方的收益為62.58元(50622.58-50560),年化收益率即為5.0193%。

  在上述案例中,轉讓方並未折價,轉讓價格是本金與其之前持有時間內產生的收益之和。如若轉讓方折價轉讓,受讓方獲得的收益率更高。以浙商銀行另一款競價轉讓產品“永樂理財AB3376”為例,競拍底價即為轉讓方的本金22萬,相當於轉讓方將持有期間產生的收益全部讓渡給受讓方。其原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5%,期限為92天,轉讓時剩余79天。

  22萬本金持有92天后將獲得2689.42元的理財收益﹔以22萬轉讓后,受讓方隻持有79天后即可獲得2689.42元的收益,年化收益率為5.6481%(2689.42×365/79/220000)。即使受讓方競拍時進行一定加價,收益率依然高於原來的收益率,例如加價至220050元,年化收益率為5.5418%。最終,這款產品在2分鐘之內被人買走。

  浙商銀行某理財經理告訴新京報記者,除了期限縮短、轉讓方折價之外,轉讓產品收益率高還有一個原因,去年到今年以來,理財市場的利率一直在走低,因此之前發行的理財產品利率高於現在發行的產品。即使不折價,轉讓的產品也比現在新發行的產品收益率高。

  浦發銀行北京某支行客戶經理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一般該行轉讓區的產品,收益率隻要比銀行新發售的產品高出一點,就會較快被賣出去,常見的收益率在4.7%、4.8%左右。據他觀察,要買到高收益的產品需要“碰運氣”,有少數客戶急需用錢,“他寧可把他之前所有的收益都給你,這樣的話收益率就能到六點多或者七點多”。但這種情況可遇不可求,“很有可能這一秒看到下一秒就被其他人買走了”。

  興業銀行北京某支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該行一般折價轉讓的情況比較多,“一般客戶都會讓利的,不讓利也可以,只是說你挂上去之后誰願意接誰就接,這樣可能會出現轉讓不出去的情況。”

  “撿漏”需要注意風險匹配以及交易細節

  短期持有即可獲得長期收益率,看起來轉讓理財產品是一個可以讓投資者“撿漏”的機會。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左俊義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投資者還是不應忽視轉讓過程中的風險。轉讓市場相當於構建了理財產品的二級市場,但這一市場在風險管理方面並不完善。例如,投資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需要進行風險等級認証,客戶經理也會進行產品介紹,但在二級市場上缺乏這些相應的環節。

  左俊義提醒,投資者在購買轉讓產品時,首先要看產品的風險等級是否與自己匹配﹔其次要仔細了解產品的類型,是預期收益型還是淨值型,預期收益型產品主要關注產品的收益率和剩余期限,淨值型產品需要關注產品的歷史淨值走勢和與業績基准的對比。

  另外,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投資者注意。例如,產品是否可分拆份額轉讓,目前大部分銀行均允許分拆轉讓,但有一些是由轉讓方自行選擇。中信銀行北京某支行理財經理提醒,有些轉讓方選擇同意分拆轉讓,例如10萬元的產品,起購金額為1萬元,意味著可以分成多個人買﹔但大多數轉讓方不同意分拆轉讓,10萬元的產品必須一個人一次買下。興業銀行的客戶經理則表示,該行的產品不可分拆轉讓。

  部分銀行對購買轉讓產品的客戶有一定資質要求。浦發銀行某客戶經理表示,在該行轉讓區有一些產品由新客戶轉讓,原來針對新客戶發行的產品,轉讓時也隻有新客戶才能接手﹔還有部分產品是高級別客戶專屬的,轉讓時也隻能賣給同級別的客戶。這些事項在手機App的操作過程中會有所提示。

  一般使用銀行的平台撮合交易,銀行會收取一定手續費,目前大部分銀行處於推廣階段,均不收取手續費。例如招商銀行規定,理財轉讓交易按照轉讓價格的0.05%向轉讓方和受讓方收費,但目前處於優惠期,對雙方均免費。興業銀行、浙商銀行等也免收手續費。

  有越來越多的銀行推出轉讓功能,也是因為轉讓對於銀行的理財業務有提升作用。左俊義表示,沒有贖回機制的理財產品都適合轉讓,相當於增強了理財產品的流動性,理論上會提升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的滿意度。由於對理財產品管理來說,使產品“可贖回”會提升產品流動性管理的難度,所以設置二級轉讓市場是在不增加產品管理難度的前提下較好的解決辦法。

  一位長期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表示,他了解到目前轉讓理財基本都集中在同一個銀行的客戶,市場不太活躍,目前支持轉讓的銀行也不多,如果原本不是這些銀行的客戶的話,可能不會專門為了購買轉讓產品而去開戶。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建立統一的理財產品轉讓二級市場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單個銀行的單一轉讓市場,范圍較小,也可能存在不透明、定價不合理等問題,建立所有銀行均可參與的統一的二級市場之后,可以統一產品標准,交易更加公開透明,有助於保護投資者權益。統一的二級市場還可以發揮市場定價與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增強理財產品的風險匹配度。另外,統一市場還更加便於監管層進行風險監控,可以監測異常交易、不規范行為等。(記者 顧志娟)

(責編:趙爽、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