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社區試點慢性病門診按人頭付費

新機構首次亮相、推廣防流感三字經……昨日,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頗有亮點。市衛健委、市住建委、市人力社保局、市醫保局、市教委以及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北京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情況。
市衛健委
積極開展分娩鎮痛和家屬陪伴分娩
今年本市將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醫療機構要優化產科服務,在門診合理安排B超等設備,增加胎心監護等可穿戴設備,縮短產科檢查等候時間﹔積極開展分娩鎮痛服務和家屬陪伴分娩,設立母嬰關愛室﹔擴大兒科緊密型醫聯體成員數量,使成員醫院數量達到8家以上,方便患兒診治﹔各區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老年友善醫院覆蓋面達50%以上﹔三級醫院落實口腔科、產科產前檢查復診預約,復診預約率達到90%以上。
此外,倒賣號源、過度診療等15種醫療違規行為將被嚴肅處理。北京市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印發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准”的通知》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六不得”:不得發生倒賣號源、床位等擾亂醫療秩序行為﹔不得發生分解診療和過度醫療行為﹔不得發生違規合作、違規轉診行為﹔不得發生違規騙取醫療保障基金行為﹔不得發生違規銷售輔具、耗材行為﹔不得發生醫療設備、耗材招標採購違法違規行為。對發生違法違規行為的醫療機構、科室和個人,將嚴格依法依規依紀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市住建委
共有產權房今年將繼續加大投放
“目前共有產權房供不應求,今年將繼續加大投放。”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鄒勁鬆介紹說,去年北京共有產權住房已累計啟動網申3.3萬套,其中2018年網申2.9萬套,累計銷售1.73萬套。
2018年,全市啟動公租房分配3.23萬套(戶),其中實物房源2.66萬套,發放市場租房補貼0.57萬戶,完成市政府實事任務分配公租房1.5萬套(戶)的215%。共有產權住房已累計啟動網申3.3萬套,其中2018年網申2.9萬套,累計銷售1.73萬套。
此外,今年7月1日前,公租房全部安裝人臉識別,用於加大公租房監管力度,未來新建公租房必須安裝人臉識別等科技手段。
市醫保局
部分社區試點慢性病門診按人頭付費
昨日,市醫保局作為機構改革新組建單位首次亮相新聞發布會。市醫保局副局長杜鑫介紹說,2018年城鎮職工參保人員1625萬人,醫保藥品報銷品種由2510種增加到3003種,國家談判的17種抗癌藥品納入本市報銷范圍。
在今年的醫耗改革方面,杜鑫明確,醫療服務項目能報盡報。對此次調整的1600余項醫療服務項目,除國家明確規定不報銷的項目外,按照能報盡報安排,統一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最大限度地減輕參保人員的醫藥費負擔,保障參保人員基本醫療待遇。其中1491項均按甲類報銷,特別是此次調整后的151項精神類項目全部按甲類報銷,個人不增加醫療費用負擔。
同時,將進一步提高住院報銷封頂線。針對本次改革中門診、住院費用影響較大的病種,研究完善單病種支付政策,有效穩控個人醫療費用負擔水平。
2019年,市醫保局還將進一步深化醫保付費方式改革。加強醫保基金預算管理,不斷完善總額控制管理辦法。加快推進三級綜合醫院住院按病種付費等改革。在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門診按人頭付費試點,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據了解,按人頭付費是指醫保中心與醫院結算門診費用是按人次乘以核定的次均門診費用。同時,針對此次改革中門診、住院費用有影響的病種,研究完善單病種支付政策,有效控制個人負擔水平。
市人社局
就業見習補貼標准將適當提高
去年,本市人力社保工作成效顯著,27.5萬農民實現二、三產業轉移就業,技能人才達330萬人,高技能人才達近百萬人。據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明山介紹,自今年1月1日起,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按6個月的本市上年度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返還標准。用人單位招用本市城鄉就業困難人員、退役士兵、企業分流職工等的,崗位補貼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元。同時,今年本市將通過創新創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個人小額便捷貸款最高額度則提高到了15萬元。同時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擴大就業見習補貼范圍,自今年起,將就業見習補貼范圍由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擴大至16至24歲的登記失業人員和轉移就業登記的農村勞動力,並適當提高補貼標准。本市還將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場地支持、指導服務和政策扶持,完善“大學生創業板”支持政策並根據入駐實體數量、孵化效果和帶動就業成效,對創業孵化基地給予一定獎補。
市教委
雄安新區4所援助學校全部挂牌
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表示,去年,本市加強了冰雪特色學校的建設,啟動遴選50所冰雪特色學校,累計達到100所,近年來全市上冰上雪學生累計46萬余名。同時,努力緩解“入園難”,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年底前完成全年新增3萬個學位的任務。
進一步完善名額分配、市級統籌、校額到校、鄉村計劃等各項中招方式,去年本市初中學生升入優質高中佔所有考生比例超過52%。義務教育入學規則逐年優化,全市100%的公辦小學和初中劃片就近入學。2018年小學就近入學比例在99%以上,初中就近入學比例在96%以上。
在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方面,支持在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周邊規劃建設13所左右優質中小學、幼兒園,在城市副中心新增規劃學校133所。加快推進北京學校、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及多所幼兒園建設。在雄安新區建設高水平幼兒園、小學、完全中學各一所,分別由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支持。4所援助學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雄安校區、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雄安校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北京市六一幼兒園雄安園區)全部實現挂牌。
文/本報記者 解麗 張小妹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