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養老金缺口國資劃轉社保提速

來源標題:補養老金缺口國資劃轉社保提速
本報記者 趙鵬
我國養老金已連漲多年,業內專家預測,今年養老金漲幅有望在5%左右。但隨著老齡人口的大幅增長,各地傳出的養老金缺口問題備受關注。記者昨天獲悉,四川省公布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劃轉比例統一為納入劃轉范圍企業國有股權的10%,基本目標是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促進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
國資充實社保基金提速
春節前,針對東北等部分省份養老金缺口問題,有專家建議用南方多年的資金結余調往東北紓解養老金缺口困境。人社部方面就此表示,將推進落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根據四川省的方案,劃轉的企業國有股權,由省人民政府新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或選擇具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功能的公司作為承接主體。
政府部門為何要把國有資本劃轉給社保基金?財政部公布的一組數據解釋了這一問題。財政部披露的2017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顯示,當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的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26228.39億元,財政補貼收入達4955.13億元﹔而當年基金支出28566.73億元。
換言之,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已經大於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如果沒有財政補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年度已經收不抵支。而一味依靠財政補貼,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各地陸續出台國有資本劃轉給社保基金的方案,顯然已經箭在弦上。
“2017年11月,國務院已經印發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實施方案,不過初期劃轉國企主要是央企,四川省的舉措也算得上是先行先試,因為四川省將省屬企業和市縣企業都納入到其中了。”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教授表示。
那麼央企去年劃轉的業績如何呢?近日國資委方面也首次披露,截至2018年年底,已完成18家中央企業股權劃轉,劃轉規模達到750億元。作為向社保輸血的一大舉措,中央企業資本劃轉開閘,對於國資充實社保基金無疑具有大幅提速的實質性意義。
劃轉方案不會“掏空”國企
在褚福靈看來,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並非政府部門“拍腦門”的決定,也是國企在“還債”。
“在計劃經濟時代,各級國企是居民就業的最主要渠道,而當時企業職工並不用繳納養老保險,但退休后卻可以從企業領到養老金。”褚福靈解釋,“此后隨著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健全,企業無需再負擔職工的養老金,職工養老金全由養老保險基金支出了。”
不過褚福靈也表示,這就相當於用在職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和財政補貼,來為大量當年養老金視同繳納的退休職工發放養老金。褚福靈認為,伴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日益嚴重,老齡人口日益膨脹,原有的辦法亟待改革優化,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便成了改革關鍵。
對於業內有觀點認為此舉可能會“掏空”國企的說法,褚福靈表示,目前國務院和四川省等發布的劃轉比例都是10%,隻要不過於提高這一比例,應該不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轉。
“國有資本劃轉給社保基金后,如果投資失敗了,或者虧損了該怎麼辦?”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后續運行情況表示擔心。
記者注意到,四川省這次明確規定,對劃入的國有股權,承接主體原則上應履行三年以上的禁售期義務。對劃入的國有股權,承接主體的收益主要來源於股權分紅。不過實施方案也提出,承接主體經四川省政府批准也可以通過國有資本運作獲取收益。
“禁售期結束后承接主體能否全部拋售股權,經批准的國有資本運作都有哪些類型,運作中証券、股權和國債等投資方式的投資比例,以及資本運營公司是否需要通過擔保資金或購買保險等方式來應對虧損問題,顯然有關方面都需要盡快出台明文規定。”鄭秉文說。
實際上,在2017年11月國務院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實施方案出台前,山東和遼寧就已經先期進行了小規模試點,如2015年山東省就曾一次性劃撥了33億元。在國務院方案出台后,2018年安徽省和雲南省也相繼出台了自己的劃撥方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