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海南自貿區建設是機遇更是挑戰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做客人民日報人民網博鰲亞洲論壇演播室 人民網記者 毛雷 攝
人民網博鰲3月28日電(毛雷、孟凡盛)3月27日下午,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做客人民日報人民網設在博鰲亞洲論壇新聞中心的演播室,暢談博鰲亞洲論壇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和海南自貿區建設以及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相關情況。
遲福林回顧了博鰲亞洲論壇設立之初,論壇籌備背后的故事。“前三屆論壇議題策劃,幾乎都是出自於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從開始創立到現在,十八年來我每年都參加。”他認為,博鰲亞洲論壇反映了亞洲適應經濟全球化大趨勢,推進一體化進程的需求。“今年的‘三個共同’主題,就反映了在經濟全球化新的背景下,在貿易保護主義挑戰的背景下,亞洲在博鰲論壇取得共識的前提下,有可能成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案例。”
“應該說博鰲亞洲論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它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的國際化論壇。”遲福林認為,博鰲亞洲論壇不僅是觀察亞洲的窗口,而且是觀察亞洲和世界關系的窗口。既反映亞洲的共同呼聲和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同時也反映亞洲和世界經濟聯系。
遲福林建議,博鰲亞洲論壇在現有眾多分論壇的基礎上,集中幾個主要論壇,進行一些更具前瞻性的重大問題的討論。
訪談中,遲福林還重點談及了海南自貿區建設和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相關情況。
遲福林表示,去年以來外界對海南自貿區(港)建設有著廣泛關注和共同的預期,希望海南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有重大突破,海南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舉措,包括實際利用外資增長了100%以上、營商環境明顯改善、體制創新不斷推進等等。
“黨中央要求海南要以思想大解放,實現改革開放大突破。這對海南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更是挑戰。”遲福林說,首當其沖的挑戰就是如何在3.45萬平方公裡的范圍內實現全島資源合理有效配置。“全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加起來也沒有海南大。”
同時,海南建設自貿區(港)要以服務貿易為主導也是更大的挑戰,“以前所有的自由貿易港在起步階段都是以貨物貿易轉口、出口加工為主,這就要求海南更加突出服務貿易為主導的特色,用全球最高形態的開放,才能夠迅速地發展自己的服務貿易,形成服務貿易為主導的格局。”遲福林說。
此外遲福林認為,海南更重要的是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和推動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推動形成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相融合。這對海南來講更是一篇大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