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林下經濟:放下斧頭來致富(向綠色發展要動力④)

張靖雯
2019年04月16日05: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游人在江蘇省興化市水上森林泛舟。
  楊天民攝

  溫州市永嘉書院森林康養基地。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據百度

  江西贛州大余縣農民在林下種植經濟作物。

  茂密的森林不僅美化環境,淨化空氣,還能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景觀利用等提高林地綜合利用效率的生態經濟。林下經濟放下斧頭,挖掘林下資源,創造出巨大的財富。據統計,目前我國林下經濟收入數倍於林木收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全國集體林地林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林下經濟產值和農民林業綜合收入穩定增長,全國發展林下種植面積約1800萬公頃,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1.5萬億元。林下經濟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綠色發展方面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擴大經濟效益空間

  我國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發揮了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的重要作用。隨著森林生態功能的無限擴大,人們也在探索如何擴大其經濟效益空間,其中,林下經濟就是一項有益的實踐。

  在廣西崇左市寧明縣峙浪鄉,村民們走進茂密的森林挖掘出一個聚寶盆。幾年前,五個村三十六個村民小組的村民就開始利用山林種植砂仁,年均畝產砂仁鮮果 300-500 斤。新靈村一位姓韋的村民利用自己承包的山林種植砂仁,當年年均收入已達3萬元左右。如今,種植砂仁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該鄉已成立砂仁協會,推動砂仁種植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像廣西的農民一樣,許多地方都在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優勢,在林冠下開展農、牧、草、藥等多種項目的復合生產經營。這種林農牧草相生互補,循環發展的生態經濟,正是林下經濟的特點。

  中國工程院李文華院士指出,林下經濟是以林業為核心,把農業、牧業、漁業、副業生產乃至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態工程的方法和手段,建成的高效、高產、優質和持續的產業體系。

  農民在創收的同時,還增加了森林生態體系的草本和動物層以及地下微生物,形成了多重森林生態群落,構建了完整的生物鏈,實現了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林下經濟。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把林下經濟發展與森林資源培育、天然林保護、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防沙治沙、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建設工程緊密結合,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等情況,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美了生態 富了口袋

  讓靠山吃山的農民放下斧頭,保護森林的同時也能致富的一條新路子,就是發展林下經濟。過去,我們常常見到的模式多是林下種養殖,近年來,林下經濟模式不斷創新,發展有林草模式、林藥模式、林油模式、林糧模式、林牧模式等多種模式。林下經濟正逐漸向規模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各地充分利用林蔭空間,森林景觀等資源發展養殖、種植、採集加工、生態旅游等產業,各具特色,精彩紛呈。不少地區對中草藥、真菌類等林下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既恢復了森林的生態功能,又補充了林業經濟。

  河北省易縣大力發展“周轉蜂”產業。據報道,易縣有蜜源植物200多種,依托豐富的蜜源植物,引進了優良蜂品種,採取良好的管理技術,把黃山蜂產品有限公司作為扶貧龍頭企業進行項目扶持。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易縣把原先分散、粗放養殖的模式轉變為規范化、規模化養殖,對養殖戶蜂產品進行保護價回收,對收購的產品進行加工,規避了市場風險,提高了蜂農的效益,為農戶開拓了一條致富新路。

  發展林下經濟可推動新農村建設,進而帶動周邊旅游業的發展。以廣西憑祥市為例,林下旅游類型主要有林家樂模式、休閑度假游模式。憑祥市夏石鎮新鳴村板小屯50戶村民,利用得天獨厚的5000畝山林和冬暖夏涼的山泉水,開發農家樂旅游景點,以“鄉土鄉韻,泉水家園”為核心競爭力,以民族風情體驗為亮點,通過提供具有鄉土特色的活動吸引游客。

  如今,林下經濟不僅美了生態,也富了農民的口袋。

  政府企業齊參與

  林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和政府的支持。為促進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最近認定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北京聚蘭興養殖專業合作社等175家單位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並要求各地在科技推廣、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宣傳、倉儲物流等方面加大對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

  雲南龍陵縣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人工種植石斛,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探索出仿野生種植、床式種植、槽式種植、獨橫木種植、移活樹種植和地墒種植等多種種植模式。據介紹,2008年以來,龍陵縣各級政府把石斛產業作為農業億元產業來重點培植,推動了龍陵石斛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發展。為增加附加值,實現石斛產業的增效,當地石斛產業已從初加工向深加工延伸。

  林下經濟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仍存在諸多的困難和問題。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馬長明副教授對筆者說,技術指導人員較少,現階段發展林下經濟的勞動力不足,農村經營分散,規模不夠,林下經濟在管理和人才培養上還需要加強。各地在專項資金上還有欠缺,需要政府的扶持。

  林下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還很長。專家指出,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讓自然界生物和人為干預進行有機結合。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把握種植規模,以獲得市場效應。其次,一定要注重管理,對林下資源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保障食品安全性,做到兼顧民生和改善民生相統籌。最后還需要政府的進一步扶持,

  同時,還要科學、合理、有序地發展林下經濟。國家相關部門要求,各地嚴禁以發展林下經濟為名擅自改變林地用途或亂砍濫伐毀壞林地﹔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科研成果,為林下經濟的發展與開發利用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

(責編:岳弘彬、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