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臉識別在美國:科技也是“雙刃劍”

李強
2019年04月24日08:1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臉識別在美國:科技也是“雙刃劍”

  人臉識別在美國

  人臉識別技術正在突飛猛進,但是,在它最先興起的地方,一些人已經警惕起來。

  今年1月29日,美國舊金山市議會的一位議員提交了《停止秘密監視條例》的立法提案。如果該提案通過,舊金山將成為美國第一個禁止政府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城市,並將對政府部門購買和使用監控技術加以監督。

  這份提案聲稱,人臉識別技術的威脅,“大大超過了它所宣稱的好處”。這項提案受到了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等公民團體的支持。

  關於這項技術的爭議在美國也甚囂塵上,從普通公民,到聯邦及各州議員,開始呼吁為人臉識別技術降溫,並及早立法予以監管。當然也有網友覺得此舉略顯荒謬,在相關新聞下評論說:“就好像禁止馬車的城鎮,隻因為他們害怕馬。”

  ACLU曾用美國國會議員的照片,對亞馬遜公司的人臉識別系統Rekognition進行了測試,結果是,系統將28位議員錯誤地識別為涉嫌犯罪的被捕者。ACLU懷疑系統存在種族歧視,因為在測試中,被錯誤識別者中約40%是有色人種,但有色人種隻佔國會議席的20%。

  麻省理工學院對於微軟、Facebook、IBM等公司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也表明,系統在檢測膚色較深的女性時,出錯率要比檢測膚色較淺的男性高出35%。這將強化社會對於少數族裔與邊緣群體的偏見。

  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在用於訓練識別算法的人臉裡,男性和白人面孔佔了大多數。通常,識別的准確度與喂食算法的人臉數量和多元性成正比。技術無偏見,技術的偏見源於人類的偏見和不加糾正的利用。

  因為該系統涉嫌“非法歧視或侵犯人權、公民權利或隱私權”,遭到了不少人的抵制,其中包括亞馬遜的員工及股東。一封由473人簽署的公開信也敦促亞馬遜停止向警察局和政府機構銷售其面部識別技術。

  如果不對面部識別加以限制和監管,它對於隱私與自由的威脅遠比想象的要多。面部識別主要依賴的是人的面部信息,而這是具有唯一性特征的生物信息,類似信息包括指紋、虹膜,一旦泄露將是終身泄露。何況面部識別訓練的背后,也隱藏著許多的“骯臟的小秘密”,例如我們的照片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被用於訓練人臉識別系統,而這個系統最終可能被出售或用於監視。

  據NBC報道,IBM從Flickr網站上抓取了近100萬張照片用於訓練人臉識別算法,包括一些攝影師拍攝的人臉圖像以及自拍照,但他們對此毫不知情,其中一位奧地利攝影師有超過700張照片被用於研究面部識別技術。據CNN、NBC報道,類似的公司也常從Flickr、Instagram、YouTube、Facebook、Google等網站以及圖片庫,免費抓取人臉圖像以喂食算法系統。這些訓練並不僅僅是學術研究,最終會被拿來賺錢。

  這種未經許可的行為在伊利諾伊州是違法的,但該州只是通過一項《生物識別信息隱私法》來限制人臉識別技術對公民隱私的侵犯,規定獲取生物識別數據的任何個人、公司或組織必須首先獲得用戶簽名(例如,通過在屏幕上單擊“我同意”)。許多其他州已經或正在考慮自己的生物識別法律,但是目前隻有德克薩斯州和華盛頓州制定了類似的法律。

  從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這項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在商店、企業、學校等場所使用。但在美國,面部識別技術最狂熱的付費用戶卻是政府和執法機構。舊金山那份立法提案所希望禁止的正是政府和執法機構。然而4月15日,舊金山警方缺席了關於該項立法的聽証會。加州參議院也提出過類似的法案,但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警方的反對而被否決。

  不可否認,人臉識別技術為警方偵破案件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但在法律對技術做出規范之前,應該避免技術被濫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批評者認為,即便是政府,也不應在沒有明確的監督體系的情況下使用監控技術。

  出於擔憂,微軟總裁表示,微軟近期拒絕向加州警方出售其面部識別技術。微軟曾在2018年敦促國會規范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問題,其總裁也曾公開表示對於人臉識別技術濫用的擔憂。但是如果沒有立法層面的監管,個別公司可以拒絕出售技術,但更多的同類公司會為了利益而出售。

  一個讓批評者們欣慰的消息是,3月14日,美國參議院提出了商業面部識別隱私法的新提案,這被認為是美國進行聯邦監管的第一個重大舉措。該提案要求商業公司在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時需要經過用戶的明確同意,同時要求對引入市場的任何技術進行第三方測試,以確保其符合准確性和偏見標准。

  但很顯然,美國國土安全部並不吃這一套。4月17日,美國國土安全部表示,預計在未來4年內,對97%的離境旅客將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目的是讓當局更好地掌握誰進出這個國家,以及誰簽証過期。

  反對者們認為,在相關的法律制定、公民的隱私得以保護之后,再推廣也不遲。建立數百萬人的照片數據庫是對公民自由的威脅。

  但在多數地方,關於人臉識別監控技術的狂歡,還沒有任何停歇的跡象。有人甚至沒能意識到,無論走到哪裡,都有眼睛在盯著你。

  實習生 李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