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金融

全域旅游 活力萬盛

2019年05月05日19:02 | 來源:重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域旅游 活力萬盛

萬盛,一個美好吉祥的名字。既有萬花盛開、萬千盛景之喻,也有萬業興盛、萬般盛情之意。唐貞觀十六年在這裡建制溱州,1955年建立南桐礦區,1993年更名為萬盛區,2011年設立萬盛經開區。

萬盛煤炭資源豐富,是一座因煤而興、因礦設區的年輕的資源型城市。黨的十八大以來,萬盛經開區圍繞“因地制宜走好轉型路,因勢利導打造升級版”,堅持生態優先,轉型綠色發展,利用境內擁有山、水、泉、林、洞於一體的生物生態資源和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資源型城市旅游轉型發展試點區”。

養生黑山谷、探秘古石林、驚險奧陶紀……風光萬盛,譽滿四方。從黑色煤炭到綠色旅游,萬盛正發生美麗“蝶變”。

黑山谷——“渝黔生物基因庫”

又是一個雨過天晴的日子,黑山谷景區工作人員成克鵬提著蘋果、香蕉等水果走進黑山谷黑猴峽。

“與黑葉猴‘攀親’。”成克鵬說,黑猴峽全長420米,因為這一段峽谷經常有黑葉猴出沒而得名,他手中的水果是送給黑葉猴“吃的”,“送了3年了,與黑葉猴連一次面都沒見過。”

成克鵬為啥要與黑葉猴“套近乎”?黑葉猴為啥又如此矜持?

黑葉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長大約有50厘米,頭小尾長,它全身漆黑,頭頂有一撮直立的黑色冠毛,面頰兩邊各有一道白毛,非常可愛。但現存數量十分稀少,僅分布於雲貴高原一帶的大山中。

“黑葉猴是黑山谷的形象大使。”成克鵬介紹,黑葉猴喜愛群居生活,每群一般為3—10隻。目前,在黑山谷發現的黑葉猴有4個種群,大約40隻。“性格非常機警,從不下來與人接近。”成克鵬說,黑葉猴太珍貴了,但數量太少,他們一直擔心這些機警的家伙吃不飽,甚至擔心有瀕臨滅絕的危險。五年前,成克鵬去貴州黑葉猴群居地考察,發現當地的黑葉猴經過馴養與人類很親近,大方地吃著飼養員提供的食物。

回到黑山谷,成克鵬開始了馴養行動。他與同事鑽進原始森林尋找黑葉猴的棲居洞穴,常常是洞穴找到了,黑葉猴卻沒見著,但他們還是把帶來的水果留下。幾天后,他們再次趕到洞穴,水果已經吃了,但還是不見黑葉猴的蹤影。后來,成克鵬在洞穴附近安裝了攝像設備,觀察黑葉猴的飲食起居。

“瞧,它們吃得津津有味。”成克鵬的手機裡有一段黑葉猴吃水果的視頻。這個高大的漢子,看著這些可愛的精靈欣慰地笑了。“希望他們好好地活著。”

黑葉猴為啥能出沒在黑山谷呢?有人說,因為黑山谷有5峽、7區、12峰、36橋、99瀑、108潭,“山水泉林洞,奇險峻秀幽”,山清水秀空氣好。據了解,黑山谷除了黑葉猴,這裡還有雲豹、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紅腹錦雞、白冠長尾雉、穿山甲、野山羊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同時,黑山谷還發現有桫欏、紅豆杉、銀杉、珙桐四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何鵝掌楸、香果樹、金佛山蘭、杜仲、福建柏、紅椿、楠木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黑山谷又被譽為‘渝黔生物基因庫’。”成克鵬介紹,黑山谷由於地處兩省邊界,人跡罕至,保存了大量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高達97%。目前,已發現植物1800多種、脊椎動物300多種。“走進黑山谷,就像走進了一個植物的海洋,到處都是林海、竹海。”

眾所周知,遠在地質時期的新生代第三紀時(距今6500萬年至180萬年前),桫欏、紅豆杉、銀杉、珙桐等植物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距今200萬——300萬年前,地球進入冰河時期,冰川幾乎覆蓋了整個歐洲、亞洲和北美等地,森林大量滅絕。過往游客常常不解,黑山谷為什麼生長著這麼多珍稀植物呢?

“隻有少數地理環境獨特的地區,沒有受到冰川的襲擊,成為生物的避風港。”成克鵬介紹,黑山谷就是這樣一個避風港。這裡地處渝黔交界、四川盆地東南邊沿,北面遠處有秦嶺、大巴山,近處有金佛山,南面是雲貴高原、大婁山,一座座高聳的山峰,像一道道巨大的屏障,阻擋了冰川的襲擊﹔加之河谷地帶受季風氣候影響,冰川活動被限制在局部地區,桫欏、銀杉、珙桐等珍稀植物,在黑山谷沒有遭到“全軍覆滅”的厄運而是被保存下來。“因此黑山谷既是滄海桑田的見証者,也是珍稀植物的‘避難所’。”

成克鵬說,作為一名景區工作者,他有義務守護好“渝黔生物基因庫”。他表示,會繼續為黑葉猴送水果“套近乎”。他堅信,與黑葉猴總有見面的那一天。

萬盛石林未解之謎

“萬盛石林的石頭好特別喲!”在萬盛經開區石林鎮,游客小劉站在萬盛石林景區裡感到十分驚奇“為啥大片大片區域的石頭表面看著都像龍鱗呢?”

景區資深導游周朝陽帶著小劉一行邊走邊介紹,龍鱗石海就是萬盛石林的特色。

“去過雲南石林嗎?”到了許願石,周朝陽指著路旁的石頭請小劉看,“你覺得這石頭與雲南石林有什麼不一樣?”

小劉環顧四周,發現這些石頭都是千姿百態,形態各異,隻不過小巧了一些。周朝陽讓小劉仔細看看石頭的表面。

“雲南石林的石頭表面光滑,這石頭卻有凸凹不平的花紋。”小劉的回答讓周朝陽臉上挂滿笑容。他告訴小劉一行,萬盛石林與其它地方的石頭有一個顯著不同的特征,就是表面呈鱗片狀。“當地人把它們稱為‘龍鱗’,龍鱗石分布范圍廣,看起來就像一片龍鱗石的海洋。”

周朝陽解釋,在地質學上,這種“龍鱗”叫“龜(jun)裂紋”,是含水的碳酸鹽沉積物在構造力和圍岩作用中發生裂開、脫水收縮,之后又經壓溶作用,使之改造並復雜化而成。

“龍鱗石是怎麼形成的呢?”小劉越發好奇。周朝陽17歲就進了石林景區,跟著前來考察的專家學習了不少關於石林的地質知識。“龍鱗石所在的地層,是典型的奧陶紀沉積岩。”

周朝陽介紹,在距今4.4億年至5億年的奧陶紀地質年代,萬盛地區是遼闊的古海,大量泥沙在海底形成了厚厚的沉積層。在奧陶紀結束后,這些沉積層不斷被新的沉積層所覆蓋。在海洋和新沉積層的覆蓋重壓和地熱的烘烤下,奧陶紀沉積層逐漸演變成岩石。地球演化到距今1.95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中國北部發生了“燕山運動”的大規模地質造山活動,使得這萬盛石林地區海退陸進成為陸地。

“成為陸地的奧陶紀地層遭受到劇烈的風化作用和風暴潮水侵蝕。”周朝陽說,在隨后的近2億年裡,地層中不同化學組成、不同硬度的岩石,發生不同的反應,或溶蝕,或沖走,或保留,地面上形成了石林的雛形。“在隨后的300萬年中,沉睡的龍鱗石繼續受到劇烈的風化作用和流水沖蝕,最終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

周朝陽告訴小劉,萬盛石林的特色可以用“古老神奇”四個字來概括。說它古老,是因為它形成於5億多年前,歷史悠久。說它神奇,一是風景神奇,峰、石、林、洞、湖齊全,千姿百態,千變萬化﹔二是有濃郁的化石文化。

據了解,萬盛石林古生物化石密集。這裡不到3平方公裡的地帶,已觀察到化石不下萬余件,不僅數量多而且出露密集,曾經一塊石頭的表面竟然分布了50多件化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化石叫中華震旦角石。角石是四五億年前奧陶紀時期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無脊椎軟體動物。專家們曾在萬盛石林發現了一條長1.2米、直徑12厘米的震旦角石化石,被稱為“中華震旦角石之王”。

“萬盛石林古生物化石有兩大未解之謎。”周朝陽神秘的說,一是地殼上的古生物化石生成條件極為苛刻,非常稀少和珍貴,尋找古生物化石非常艱難,但萬盛石林卻是一個化石王國。這裡到底蘊藏著多少古生物化石?化石蘊藏的范圍到底有多大?為什麼這麼多的古生物都同時來到這裡,並在相同的地質年代時間段同時死亡、同時成為化石?這些問題至今未能破解。二是這些數以萬計的古生物化石,目前隻有角石一個種類,沒有發現其他物種的化石。角石遺體能大量形成化石,更說明這裡生成化石的條件極為優良。為什麼其他生物沒有形成化石留存下來?這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隨著周朝陽精彩的講述,小劉一行聽得入了迷。小劉說,這哪是休閑度假游,完全是一堂生動的地質科普教育課,很有收獲。

奧陶紀——驚險刺激的懸崖原創景區

天空懸廊、21米懸崖秋千、極限飛躍、步步驚心……提到萬盛奧陶紀景區這些項目,讓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驚險、刺激。但讓你想不到的是,這些新潮、時尚的游玩項目,卻是一位年近70歲的老人唐雲生一手投資打造的。唐雲生既是奧陶紀景區的投資創始人,也是景區驚險刺激項目的“設計者”。

奧陶紀景區原本是一個地質公園,唐雲生2014年接手景區后,重新投資打造了兒童歡樂谷、科幻夢工廠等體驗項目,但2015年開園后異常冷清。閉園幾個月,唐雲生四處考察、思索,如何讓遠離主城的奧陶紀吸引城市游客。

“用驚險激活游客的熱情!”奧陶紀景區隨即轉型,唐雲生將目標主要鎖定在18-35歲游客,在海拔1300米萬盛黑山之巔的懸崖上打造驚險、刺激,極富體驗感的游玩項目,並自己規劃新項目、參與項目設計與實施。“讓這裡成為‘膽小者的挑戰、勇敢者的樂園’。”

“A”字形“天空懸廊”立於300米懸崖之上,向外懸挑80米,上下臨空,橋面鋪設全透明玻璃,底下峭壁、山谷清晰可見。人越往前走,風聲越大、懸廊抖動越厲害,很多人都會神色緊張、手心冒汗、心跳加速。

“近30%的游客不敢上去游玩。”唐雲生介紹,天空懸廊外伸懸空部分約200噸重(含玻璃橋面),平衡端整體(含建筑體)超過5000噸重量﹔同時天空懸廊採用了約150塊三層夾膠鋼化玻璃,每平方方承重超過500公斤﹔據測算,天空懸廊整個能承載300人以上,“A”字橋的頂端最多能承載50人。唐雲生說,“雖然驚險、刺激,但肯定是安全的。”

據介紹,天空懸廊的使用壽命為50年,平時每月按時檢查、每年維修后交國家檢驗機構按國家標准進行檢驗,並做150噸荷載實驗。此外,天空懸廊能承受風力10級,承受6級的地震。隻有在8級及以上風力的情況下才會關閉,停止接待游客。

同樣驚險刺激的還有恐怖懸崖秋千。游客套上安全裝備后,吸附在背后的電磁鐵緩緩拖著游客上升,拉至最高點讓游客的臉近乎平行於地面。然后放開電磁鐵,游客先是自由落體般地極速下墜,然后被蕩出懸崖邊,接著沖向天空。就這樣,循環往復的在天地間來回甩蕩。

“這是一個驚叫與天旋地轉相伴的項目。”唐雲生稱,恐怖懸崖秋千有一套完善的安全標准和保護措施,“我們通過多重保護確保比家裡蕩秋千還安全。”懸崖秋千通過每天的承載測試、游客穿威亞服、安全壓杠、安全帶、雙重保護的安全繩和保護鋼絲等具體措施,確保游客體驗有驚無險。

面對臨場退卻的游客,景區還針對21米懸崖秋千項目推出了臨場“后悔藥”——在懸崖秋千將游客拉到最高點的時刻,有一次機會阻止懸崖秋千蕩出去。但前提是要捐款任意金額買一顆“后悔藥”,景區會將這些捐款用於幫助景區周邊的貧困家庭。

呼嘯的山風、刺耳的驚叫、膽怯的哭喊,懸崖上驚險刺激的體驗項目,帶給游客的不只是畏懼,更有凱旋歸來的吶喊、減緩壓力后的輕鬆。

一顆愛國心,七旬老人站在了抗日最前線

萬盛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67歲高齡奔赴抗日戰場。新四軍軍長陳毅將親手寫有“送給站在抗日最前線的劉老團長留念”的個人照片送給他。他就是重慶巨商、著名企業家、慈善家和愛國知名人士劉子如。

劉子如出生在現在的萬盛金橋鎮新木村,他幼小便是孤兒,13歲流落重慶,先后創辦“三才”機制磚瓦廠、蜀亨輪船公司、大中銀行等幾十家工商金融企業,成為享譽西南的巨商,被譽為“金字招牌劉子如”。他將一生的財富用於舉辦慈善教育事業,累計捐贈達30多萬大洋。

劉子如先后創辦了重慶私立孤兒院,綦江青山私立孤兒院,綦江、桐梓、南川三縣十所初小,以及重慶青年會等慈善教育機構,捐資興建成都協和中學大禮堂、成都孤兒院,並在全國其他省份也有不少慈善捐贈。

1937年,年近古稀的劉子如與人組建“抗日后援會籌募委員會”“重慶各界抗敵后援會戰地服務團”,自費上抗日前線服務3年。當時《前線》旬刊發表專文稱劉子如“是代表著中華民族崇高而偉大的奮斗精神的,使衰老的中國好似也年輕了許多”,當時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授予他“服務前線、卓著成績”的褒獎狀。

劉子如傳奇色彩的壯麗人生凝聚了“艱苦創業、慈善奉獻、忠心愛國”的崇高精神,形成了超越時代的子如文化。

一條孝子河,承載孝道慈善文化源遠流長

漫步在萬盛城區,一條寬闊清澈的河流穿城而過。這水流帶給了人們清涼與靈動的感受,這河的名字更是讓人肅然起敬——孝子河。

孝子河原名水澴溪,又名平灘河,因當地一名孝子而得名。唐朝開元年間,水澴溪對岸住著一位叫周誠的年輕人,家貧,父早逝,靠賣苦力為生侍奉多病的母親。

一天早上,周誠過河進城賣苦力后回家,水澴溪突發大水,寬闊的河面擋住了去路。周誠想到母親還餓著,心急如焚,不等洪水消退,便頭頂米袋泅水過河,被激流沖出數裡之外,幸得生還。

時任溱州刺史鐘紹京聞知此事后,對周誠的孝行大加贊許,廣為褒揚。為倡導孝行,鐘紹京遂將水澴溪改名為孝子河。從此,周孝子的故事傳頌至今,萬盛敬老孝道的傳統也發揚光大。

鐘紹京還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在孝子河邊組織修建了溱州樓,帶頭訓蒙童、傳道義、倡孝慈、授書法。同時,他在溱州還掀起一股“書法熱潮”,各地求學之士、文人墨客慕名前來學習切磋。經過不斷探索,他最終完成了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一小楷”《靈飛經》的書寫。一時間萬盛百姓安居樂業,社會井然,民風淳朴。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