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內陸城市做活“海鮮經濟”

2019年05月16日08:2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內陸城市做活“海鮮經濟”

  在吉林,有一座名叫“琿春”的邊境城市。這裡近海卻無海,雖無海卻以海產品聞名,海產品加工業興旺,海產品進出口貿易發達。琿春借助環境優勢,走出了一條海產品進口、加工、再出口的新路,講述著內陸城市做活“海鮮經濟”的生動故事。

  琿春,是隸屬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一個縣級城市,是我國唯一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的邊境城市,是我國面向東北亞的門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開發的核心地帶。

  雖然近海不靠海,但琿春毗鄰的俄、朝地區,海產品資源豐富。其中主要進口區——俄羅斯遠東捕魚區位於太平洋北部海域,是世界性漁業高產區,海洋魚量約3000萬噸,佔俄羅斯總量的80%以上,有鱈類魚、鯡類魚、鲑魚類、鱒類魚等多個品種,年捕撈量約280萬噸。

  琿春人沒有浪費這樣獨特的環境資源。在琿春市政府的積極努力下,琿春口岸、圈河口岸於2016年正式被批准為進口冰鮮海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為原料進口和跨境合作打開了有利通道。為了讓產業的根扎得更加深厚堅實,琿春市政府主導建立了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水產工業園區,佔地面積為2.64平方公裡的園區共吸引來100多家加工型企業、貿易型企業和400多家個體商戶“扎堆”發展。在這裡,整齊密集的架子上,各類魚干沐浴著陽光﹔海產品加工車間裡,進口魷魚被分割穿串﹔大型運輸車車廂內,包裝完好的即食食品裝箱待發。加工銷售的海產品擴大到魚、蝦、蟹、貝四大種類100余個品種,包括即食水產食品、速凍水產食品、水產調味制品等多個品類。

  琿春邊境經濟合作區經濟技術合作局副局長郎輝說:“不僅是建設園區,近年來,琿春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將海產品加工業規劃為八大百億級產業之一,從園區管理、項目引進、國際認証、通關保障等方面加強服務,推動了海產加工企業做強做大。”

  為提高水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的質量效益,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還成立了水產行業協會,抱團開拓國內市場。同時,大力引進和發展冷鏈運輸、倉儲、深加工等各類配套企業,推動水產品加工產業鏈條式發展。

  琿春還建立了市級領導包保重點項目責任制,對水產等項目審批開辟綠色通道。目前,經過琿春市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琿春盛海工貿水產有限公司已經實現了吉林省水產企業美國注冊零的突破,部分企業成為吉林省首批通過歐盟認証的水產加工企業。魚罐頭、魷魚圈等印著“琿春”標簽的海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外商超的貨架上,在美國、西班牙、意大利、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的年銷售量不斷增加。在國內,依托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游進”琿春的海鮮不僅“跑”起來,更“飛”了起來,大量銷往華東和華南地區。鮮活的海產品從琿春起運,8個多小時后,就可以在距離4000公裡外的廣州、深圳落地,成為南方食客的舌尖美味。

  可以說,國外取材、國內加工、主銷國外——“兩頭在外”是琿春海產品與眾不同的營銷模式,“區位+資源+政策+園區+品牌”是琿春做活“海鮮大菜”的“法寶”。

  2018年,國務院批復同意琿春出口加工區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實現了制度進一步優化升級。加工區實行“境內關外”的海關監管模式,享有國家賦予的進出口免稅、入區退稅、進料保稅、免征增值稅、免台賬保証金等優惠政策。當年,琿春海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約22億元,海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超過90億元。以琿春為中心,外聯歐美、東南亞、中東及日本海、黃海、南海海域,內聯東北、華北、華東和華南產值近百億元的跨境海洋產業發展帶業已形成。近海不靠海的“無中生有”讓琿春的“海鮮經濟”火了起來,使之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海產品加工集散基地。

  2019年,琿春“海鮮經濟”又取得了開門紅,一季度對俄貿易主體進出口共實現9億多元,同比增長18.96%。琿春市委書記高玉龍說,今年年初,琿春開始積極申請國家批准設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及海洋經濟合作示范區。未來,琿春將繼續依托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加大對各口岸基礎設施的投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東北亞各國的合作,在發展好傳統的海產品加工貿易的同時,大力發展海洋旅游、海洋物流以及海洋生物制藥等產業,努力把琿春打造成產業聚集的海洋經濟強市。(本報記者 任爽 本報通訊員 張宇健)

 

(責編:蔣琪、付長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