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又是一個豐收年——來自夏糧豐收一線的調研

2019年06月13日08:2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又是一個豐收年

【特別關注·中國高質量發展】

6月12日,冀中平原,麥浪滾滾、機聲隆隆,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閆裡鄉的3萬畝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基地裡,人們喜看稻菽千重浪,迎接今年好收成。

目前,全國夏糧收獲近八成,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調查分析,今年夏糧實現恢復性增產,又是一個豐收年。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任憑風浪起,我有壓艙石。農業穩定、糧食安全,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就有了基礎支撐,應對國際上的風險和挑戰,我們就有底氣。”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拾起田間的麥穗,滿是喜悅。

今年夏糧生產有哪些新亮點,豐收的原因有哪些,豐收背后農民有哪些心聲?記者為此進行了一線調研。

夏糧首戰告捷

利於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增信心

農諺講“芒種麥上場,龍口奪糧忙”,山東省供銷社農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李清華就在為南和縣閆裡鄉“龍口奪糧”忙碌著。

“都‘怪’我們去年播種得太好,機手們今年都跟我‘抱怨’這麥子太難收割了。”李清華的一句話,道出今年夏糧豐收的事實。

“今年麥子穗大、粒多、粒重,直接影響著收割進度。去年一天收割500畝,今年隻能收300畝。”李清華說,他們採用全球頂端設備,精准控制播種深淺度和下種量,直接帶來了夏糧豐收,像眼前的這塊地畝產約在1200斤左右。

這塊地的承包者,是一位新型職業農民——來自閆裡鄉大郝村的37歲青年劉偉科。皮膚黝黑、眼神堅定,眼前的劉偉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已有3年。

“你看,這麥穗都熟透了,麥子的根部還是綠色的,今年麥子完全沒有赤霉病和干熱風,麥稈長勢很好。可以說,去年的麥子是被‘餓死的’,而今年則是被‘撐死的’。”在劉偉科形象的話語裡,今年夏糧生產的特點躍然紙上。

韓長賦向記者介紹,今年小麥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主產省大多實現了增產,預計全國夏糧平均畝產提高10公斤左右,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從產量的構成指標看:一是面積穩定,預計夏糧面積4億畝,基本保持穩定﹔二是單產提高,夏糧的主體是小麥,預計畝產比上年提高10公斤。”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分析說。

滾滾麥浪裡,承載著農戶喜悅的笑容﹔機器轟鳴裡,詮釋著機手激動的心情。“收小麥高興,收豐收的小麥更高興。”山東省供銷社農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機手李久合說。從5月22日開始,他從南到北一路奮戰在豐收一線,為了顆粒歸倉,未曾停歇。

“夏糧首戰告捷,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利於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增信心。我們有14億人,還是那句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韓長賦語氣堅定。

豐收不只是增產

更重要的是結構調優、質量提升、方式轉綠

在南和縣金沙河種植專業合作社示范田裡,一種名為“中麥578”的優質高筋小麥吸引了記者的目光。現場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專家介紹,培育這種高產優質品種歷經了20年的時間。

據專家介紹,2000年引進了澳大利亞小麥品種,並與河南小麥品種溫麥6號雜交育成中麥255。培育出的小麥品質提升,但產量卻不高。此后,又用中麥255與高產廣適品種濟麥22進行了雜交,最終在2019年培育出目前的優質高筋品種。一般來說,優質高筋小麥產量比普通優質小麥產量低5%左右,這一品種的產量可以與普通小麥持平,並早熟三天,品質可與加拿大最優高筋小麥媲美。

如今,這樣的小麥品種已經在河北、山東、陝西、安徽、新疆、湖北等地試種。試驗田裡,承載著豐收希望的麥穗已經成熟。

不僅在河北,在更廣闊的田野間,人們深刻理解著品質結構優化給糧食生產帶來的變化。

江西省定南縣嶺北鎮大屋村種糧大戶李金明結合多年的種植經驗,總結出糧食高產穩產的兩個密碼:一是要選用優良品種﹔二是要科學種植、精心管理。同時,他還注重改進整地施肥技術,重施底肥,氮肥后移,巧施返青肥,及時防治病虫害,大大提高了產量。

專家指出,今年全國夏糧生產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區域結構優化﹔二是品質結構優化﹔三是綠色生產技術加快推廣。

江淮赤霉病高發區通過休耕和輪作調減冬小麥200多萬畝﹔河北黑龍港地下水超採區和西南條鏽病菌源區分別調減60多萬畝﹔預計全國優質強筋弱筋小麥面積佔比33%,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河南優質麥規模種植面積120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360萬畝。

全國小麥播種藥劑拌種、種子包衣等節藥技術推廣比例8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今年河北節水小麥品種統一供種面積530多萬畝,全省節水小麥品種推廣面積達到60%左右……

這些數字的背后,意味著今年夏糧不僅取得了豐收,更獲得了豐收質量的全面提升。

豐收來之不易

政策托底、科技支撐、防災減災是關鍵

自今年年初以來,一種飛蛾的遷徙對糧食生產帶來威脅——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草地貪夜蛾已在18個省份的884個縣(市、區)監測到發生,發生面積342萬畝。

在南和縣高產種植試驗田的“石麥15品種”地塊,飽滿的麥穗間零星布置的草地貪夜蛾誘捕檢測儀,讓病虫害防控成為調研人員關注的話題。

“這種誘捕監測儀每50米放置一個,一旦監測發現虫害這一地塊就要噴藥滅虫,確保把病虫害風險降到最低。”河北省邢台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景東林介紹。

正是有了科技的支撐和科學的病虫害防控措施,才有了今年夏糧的大豐收。數據顯示,今年小麥赤霉病防控面積3.2億畝次、同比增加28%,發病面積1730多萬畝、同比減少68%。

政策托底穩面積、氣象條件總體有力,也為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專家認為,今年繼續實施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托底作用明顯,小麥市場價格基本穩定,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實施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有效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積極性,也為穩定小麥面積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今年小麥生育期主產區大部光溫水匹配較好,冬季凍害和初春“倒春寒”偏輕,播種、返青、拔節孕穗期都及時出現有效降水,這些都有利於小麥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

糧豐天下安。沉甸甸的糧食,凝結的不僅僅是陽光、雨露和土壤的精華,也凝聚著黨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甘霖和億萬農民的汗水。舉世矚目的成就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增強了中國人民對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信心。

隨著“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民”戰略的落實,一條適合自身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道路,正在朝著未來清晰鋪展。

(記者 李慧)

(責編:庄紅韜、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