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光明論壇: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2019年06月25日08:2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光明論壇】

  美國一些人以為,中國經濟根本無法承受美國對華貿易戰。但是,不斷披露的經濟數據和近日在華盛頓舉行的加征關稅聽証會恰恰表明,美國升級對華貿易戰實際上是“打在中國,疼在美國”。在全球化時代的當下,中美雙方在諸多領域的利益和關切緊密交織,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是對中美兩國關系的精准判斷。

  毋庸諱言,貿易戰給中國經濟帶來嚴峻挑戰。但中方始終秉持有理有利有節的立場態度,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表現出的抗壓能力超出預期,中國經濟運行總體穩定,國內消費增長的規模在擴大,結構在升級,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在提升,這將成為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增長的重要壓艙石,也是我們應對美國貿易戰的底氣。

  有數據表明,在美國政府於5月10日將來自中國的每年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提高到25%之后,美國經濟的關鍵領域出現了增速放緩。自去年發動貿易戰以來,美對華貿易逆差不僅沒有縮減,有時反而更高。5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達到269億美元,同比增長9.4%,關稅戰並沒有帶來美國政府預期的效果。

  受到貿易戰影響最大的是美國農業,美國大豆對中國的出口在2018年僅僅為31億美元,比2017年下降了75%,美國農民對中國的大豆、豬肉出口受到重創,美國大豆等農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很難再恢復到貿易戰之前了。在貿易戰中,美國的消費者同樣受到傷害。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僅僅是現有的關稅水平就已經使得每個美國家庭付出了大約550美元的代價,如果對全部5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都提高到25%的關稅水平,這個數字還將上升到2200美元,造成220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美國損人不利己的貿易戰早已引起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反對浪潮。自6月17日,美國就余下3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是否增加關稅到25%舉行聽証會,原計劃300多人的聽証會竟然很快就收到了1200多份書面意見和出席請求,任何一個出席聽証會的人,都不難看出貿易戰對美國農民、消費者和相關企業的打擊是多麼沉重。

  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損害了美國自己,這進一步凸顯了全球化時代中美關系“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的相互依賴特性。近40年來,中美在諸多領域逐步形成了一種復合的相互依賴關系。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環境下,兩國貿易額每年都達到5000億美元的規模,相互投資累計接近2000億美元,雙方人文交流蓬勃發展,人員往來和留學生規模龐大。

  中美貿易失衡是由兩國經濟和產業結構互補、產業鏈的銜接分層決定的,是全球市場的生產要素、資本要素自由流動形成的,而絕非美國一些人拋出的打貿易戰的借口。可以認為,20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的全球擴展戰略和中國市場化經濟改革,是冷戰后全球化加速發展和深化的兩大動力,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國經濟自克林頓政府實行了長周期的增長、擴張、繁榮,一直持續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近些年,在美國戰略界的“對華戰略”大辯論中,一些人認為克林頓時期的“對華接觸”戰略將中國引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其他國際機制,幫助中國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繁榮,是一種戰略失敗。這種觀點基本脫離了當時的全球化背景和語境,頗具有“刻舟求劍”的意味。

  跳出當前中美之間的分歧和競爭來看,美國與國際體系的關系、美俄關系、美歐關系、美國同盟體系等都處在變化、調整之中,美國對華戰略轉型是美國與世界的關系劇烈調整中的一部分。雖然不少美國學者認為中美關系具有崛起國和守成國關系的性質,“中國威脅論”廣為散布,但現實中中美兩國的實力仍有相當的差距,所謂的“權力更替”並不是中美矛盾的主要方面,美國一些人認為未來中國將挑戰美國,不過是受縛於冷戰思維和一些過時理論。

  美國的對華戰略如果繼續迷失方向,隻會失去歷史機遇,也不符合中美雙方的利益。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還是應該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推動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系。

   (作者:焦世新,系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庄紅韜、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