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倒閉潮下的無人零售出路在哪兒

2019年06月26日08:31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倒閉潮下的無人零售出路在哪兒

掃碼進店、選購商品、自動買單、驗單離店,四個步驟即可完成購物。日前,記者在烏魯木齊一個無人超市體驗了自助購物。據介紹,無人超市設置了全智能商品感應識別和智能防盜識別系統。

雖然方便快捷,但記者發現前來購物的人並不多。“感覺僅僅是一個智能系統的體驗吧,並沒有什麼購物的樂趣。”前來購物的石先生表示。無人超市就是無營業員或者以極少的營業員運營的超市,顧客在超市中挑選、購物、付款完全自主或自動完成。當顧客付款完畢后,系統能自動識別,將大門打開,如果未完成支付拿著商品,將不能通過驗單,警報就會自動響起,而且大門不會自動打開。

據了解,無人零售興起於2017年,但僅僅兩年的時間,被貼上神話標簽的無人超市,一夜之間跌落神壇。特別是進入2019年后,先是無人貨架接連倒閉,之后是無人超市先后倒閉。在經歷了市場的野蠻生長后,無人新零售業開始進一步洗牌,但無人零售商業模式的摸索還在繼續。

無人便利店品牌紛紛倒下

今年4月,廣州新河浦路的無人零售店——愛士多(i-store)突然關門,貨物被清走。經証實,愛士多在廣州的門店數量,從最多開到9家,至2019年3月底收縮到3家。

進入2019年,無人超市、無人零售開始退燒。有媒體報道,越來越多的無人零售店開始退場。並稱“中國的無人便利店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被視為零售業未來的無人店如今紛紛關門”。

時至今日,從事無人零售推廣的張明理感覺被打了一個悶棍,“按其發展的趨勢,應該沒那麼快沒落的呀!”

的確,讓張明理沒有想到的是,無人零售跌落得如此之快。他對此歷歷在目,2017年被稱為無人零售的元年,當年6月份繽果盒子落地上海,“無人超市”似乎一夜之間成為了市場追逐的“新風口”,小麥鋪便利店、小e微店、怡食盒子、24愛購、F5未來商店、Easy Go、Take Go等一批無人零售企業像雨后春筍般涌現。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無人零售貨架累計落地2.5萬個,無人便利店累計落地200家,無人零售市場累計融資超40億元人民幣。

在資本涌入無人超市這個行業后,產品形態也發生著變化。從阿裡的第一家無人超市淘咖啡,到購物、結算全自動化的無人超市,再到駐扎在寫字樓、地鐵站角落的無人貨架。

然而,從2018年開始,大量無人零售企業像觸及了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倒閉、裁員、融資受阻、撤點等一系列消息不斷傳出。2018年年初,無人貨架領域的頭部公司之一、於2017年6月成立的猩便利,在先后獲得1億元天使輪融資和3.8億元A1輪融資后,突然被爆出大量裁員,引起行業震動。

2018年2月份,成都的無人貨架項目“GOGO小超”因擴張過快,以及投放策略出了問題,被曝停運,從開業到停運僅有4個月的時間,該項目也成為西南地區首個倒閉的無人貨架項目。與此同時,GOGO小超的運營企業成都小芒果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GOGO無人超市”項目,也陷入暫停營業狀態。

新的商業模式難合用戶習慣

“眼下,無人超市的倒閉潮還在繼續發酵。”在張明理看來,無人零售業倒得如此之快,和資本的追逐、擴張息息相關。“剛興起時,各路資本都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風口,在各路資本的追逐之下,每家無人零售企業都拋出了動輒數以千計的開店計劃,紛紛快速開店、跑馬圈地。”

“超市發展至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說到底是商業模式轉變的過程,無人超市一味地放大電子支付的便捷,忽視了購物的樂趣。把本就有溫度的服務,變成與機器的冰冷交互,讓顧客少了服務的體驗與享受。”長期從事超市行業的張勇標告訴記者。

在張勇標看來,在無人零售“風口”時,行業內很多人也在渾水摸魚,並不是認真地經營。“很多無人零售企業一開始就是奔著投資去的,沒有思考過如何持續盈利賺錢,而是想把聲勢搞起來然后套現跑路。”因而,剛開始消費者出於好奇心進行消費,后期還是習慣性在傳統便利店消費,人流量不足加之資本冷卻,最終出現目前狀況。

“我們對比了一下,無人超市中的商品不比普通超市便宜,有些產品甚至更貴。在商品數量方面,永遠少於傳統的超市。”烏魯木齊市民劉女士說。

張明理告訴記者,目前無人便利店沒有實現完全無人化操作,隻節省了銷售人員和收銀員的成本,相反,它必須支付更高的價格來維護無人設備系統。“店面租金、物聯網、人工智能、無感支付等成本一點也不少。”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說,零售行業追求的是平均銷售一件商品所需成本的最低化。所以新零售模式是否成立,最關鍵的是有沒有降低成本。

此外,無人便利店相對較小,導致物流配送的效率不高,補貨不及時、缺貨與商品積壓現象並存,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無法給用戶提供持續而優質的服務體驗,復購率不高。

從瘋狂到理性

自2017年以無人零售為代表的無人商業崛起后,各類以“無人”為代表形式的新商業形態在全國遍地開花,這也讓“無人”徹底走到了市場的前沿。在經歷了市場的野蠻生長后,“無人”領域似乎走到了“拐點”,但在張明理看來,零售業的發展趨勢應該沒有改變。

據了解,無人零售的模式基於空間載體上建立人與消費的鏈接,它的優勢是縮短了消費時間和增加了便捷性,本質上沒能顛覆和發生革命。業界認為,基於這種模式上的商業操作也不是無利可圖,於是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體驗就變得相當重要。

零售專家分析稱,無人零售只是眾多商業形態的一種模式。其發展必然要經過市場實際的驗証。無人零售本質上是先進互聯網技術與現代消費習慣的一次磨合。無人便利店遭遇的窘境,其核心不是“無人”,而是“便利”和“產品”,但目前的無人便利店和普通便利店相比,只是少了店員,其他方面並沒有改變。

Easy Go未來便利店聯合創始人王牧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去的一年裡大約有一半的無人便利店品牌倒下,無人便利店已經過了跑馬圈地、大肆開店的時代,經過洗牌后的無人便利店行業會專注精細化運營,提升選品、選址等零售基本功。

羅森中國董事副總裁張晟認為,無人便利店不是下一個風口,而是下N個風口,但如果便利店不從現在就開始探索、實驗,取得經驗,對現有的技術加以改善與進化,那麼無人便利店的普及永遠無法實現。

業內人士指出,任何技術革新還是需要回歸商業本質:是否降低成本,是否增加銷售,而從目前行業內的解決方案來看,都無法做到。對顧客來說,除了好奇,也很少會因為無人技術而光顧無人店,也就是說,用戶體驗方面並沒有得到提升。因此,無人零售發展的方向還應該強化服務,隨著技術的成熟,低成本的無人化方案會變得更加可行。無人店的宗旨應該變為服務無處不在,通過智能客服、視頻行為分析等方式,給顧客提供更舒適的購物環境。(記者 吳鐸思)

(責編:庄紅韜、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