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無人零售為何叫好不叫座?

2019年06月26日08:31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產經觀察】無人零售為何叫好不叫座?

  前兩年火熱一時的無人零售,而今部分企業的一些項目發展狀況並不理想。有的無人便利店已經關門大吉,有的無人超市雖然沒有收銀員,但指導消費者選購及買單的人員數量,並不比傳統零售的收銀員少。

  這一點讓很多人感到疑惑,無人超市省卻了相當一部分人力成本,為何在實際商業運營中,部分項目陷入叫好不叫座的情況?

  事實上,必須要承認的是——無人零售,並非有了移動支付才出現,而是早已有之。遍布某些人口稠密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無人售貨機,就是一種無人零售模式。隻不過,移動支付的崛起,使得無人售貨機不再需要找零,進一步省卻了現金支付帶來的維護成本,而把無人售貨機放大成便利店,就成了“移動支付+無人店面”的無人零售新模式。

  這樣的模式究竟算不算創新,仁者見仁。但一個關鍵問題不容忽視,發達國家和地區先行出現的無人售貨機,背后有孕育這一商業模式的相應經濟和社會環境。

  以擁有500萬個自動售貨機、年銷售額超過600億美元的日本為例,當地人力成本和房屋租金成本高昂,使得零售業更願意以自動售貨機模式進行經營。與日本零售業外部市場環境類似的是香港,同樣是人力和房租成本較高,從2006年到2015年,香港總計進口了10100個自動售貨機,其中四分之三來自日本。而零售業面臨同樣問題的新加坡,傳統零售業也開始向自動售貨機轉型。

  畢竟,這些地方就業人口結構的變化,已經讓零售業面臨招工難的問題,特別是便利店。通常而言,便利店用工多以時薪結算,存在一定的兼職用工,不僅薪資不多,職業晉升空間同樣有限。並且,簡單重復性的收銀、記賬、搬運、補貨等工作,在高學歷、高技能人才佔比較高的社會中,也很難吸引年輕人。

  相比之下,在移動支付崛起之前,我國的自動售貨機零售模式就一直未能被普及,未能被消費者廣泛接受,在實際運營中難敵遍布城鄉大街小巷的各類小賣部便利店,這是因為,孕育自動售貨機模式的相應外部市場環境依然未能形成。即便移動支付出現,這樣的外部市場環境也未發生根本性變化。要知道,小賣部和便利店,依然吸引著大量就業人口,同時也是門檻較低的自營生意,在很多中小城鎮還屬於社區裡的“熟人生意”,興隆與否很依賴經營者與社區消費者的情感關系。畢竟,就算是網上購物平台,屏幕另一端的店家小二,也會一口一口地叫“親”。

  相比之下,這樣的便利店在無人化之后,收銀員的人力成本,恐怕難敵無人化后的信息技術成本,而無人化后情感紐帶被切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積極性。

  另外,即便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了網上購物,甚至於網上購買日常用品和生鮮飲食,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中老年人習慣於現金消費,而不吃外賣在家做飯的后者,恰恰也是日用品和生鮮的主力消費群體之一。當自動售貨機放大成無人超市后,其所售商品就從以年輕人為消費主力的零食飲料,擴大到日用品和生鮮,但中老年消費者對移動支付的接受程度有限,這進一步削弱了移動支付崛起帶來的所謂彎道超車優勢。

  其實,信息化對於零售企業來說,的確能降低倉儲、物流、人力等多方面成本,並提高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但這樣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試錯調整的過程,切不可為了單純追求“無人化”噱頭,一刀切“無人化”而無視外部市場環境。畢竟,外部環境如何,不以零售企業的意志和意願為轉移。(記者 趙昂)

(責編:庄紅韜、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