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更嚴監管劍指海淘、代購"套路" 代購假貨該認栽了

本報記者  孫亞慧
2019年06月28日08: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廈門機場海關跨境電商監管科查驗關員在查看從海關查驗系統上經過的從澳大利亞運抵廈門的跨境貨物。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為了維護網絡市場秩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於今年6月至11月聯合開展2019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嚴格海外代購行為監管,加大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整治力度。對於許多喜歡“海淘”的消費者來說,這無疑預示著,一個更清朗的代購環境正在到來。  

  海外代購真假難辨

  習慣了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在享受到互聯網便捷、省時省力的優點后,時間久了也會面臨另一個難題——商品真假難辨、魚龍混雜。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海淘”“代購”的興起,足不出國就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國外商品,在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周全的購物體驗之時,海外代購也亂象頻發,假貨問題、質量困擾、維權艱難……一些商家以“代購”之名行售假之實,侵犯了消費者權益,相關案例數不勝數。

  今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對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做出了明確的資質要求。但事實上,不少代購者並無法定經營許可証,多是私下交易,在回國通關時超過免稅額度的部分也未按規定向海關申報納稅。這樣不僅違法了國家的有關規定,還會給消費者自身售后維權制造障礙,更有可能觸犯刑法。

  2018年11月,廣東就曾曝光某網店店主因境外代購服飾,逃稅達300萬元人民幣,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550萬元人民幣。法律底線不容觸犯,也給不少之前將“代購”作為主業或兼職的賣家敲響了警鐘。根據《電商法》的規定,從事代購活動必須登記,並依法納稅。之前代購市場無序發展、野蠻生長的階段已一去不返。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的網劍行動明確指出將嚴格海外代購行為監管,加大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整治力度,釋放的是進一步規范“海淘”“代購”市場秩序的信號,也展示出監管部門對於“海淘”亂象絕不手軟、堅決打擊的決心。

  售后差、維權難

  海外代購從來就不應是法外之地。一直以來,“代購”“海淘”雖帶來不少便利,卻也因“假貨”“維權難”“售后差”等問題飽受詬病。有的消費者花高價在代購商處購買奢侈品,結果被騙,有的消費者合法維權時卻被商家以“批次有不同”“國內外產品有差別”等各種借口搪塞。過程之糟心、維權之艱難,不隻影響用戶體驗,更讓一些消費者深受其害。某些代購商家,由於買家無法核實其真實身份,更增加了維權成本,時間久了往往不了了之。長此以往,對於業態的良性有序發展也將產生惡劣影響。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今年3月時,就曾發布2018年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審理情況。其中指出,“‘海淘代購’廣受追捧的同時,商品質量及售后服務卻難以保証,消費者個人信息遭受侵犯、電子支付缺乏安全保障等問題時有發生”。可見,距離讓消費者“放心買買買”的目標,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位長期做德國代購的賣家告訴記者,代購市場中良莠不齊現象的確存在,但《電商法》頒布后,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了市場秩序。他坦言,自己之前也並未擁有代購營業証,但現在已經在線申請了電子營業執照,他的不少代購同行也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擁抱、嚴格遵守行業規范和相關法律。

  誠信的生意才會做大

  《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的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達到9.1萬億元,用戶規模超1億。在如此可觀的用戶規模之下,如何讓消費者“買得放心”“淘得安心”,如何促進業態持續向好發展,是擺在監管部門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業內專家指出,從嚴監管並非旨在打擊代購行為,而是引導其在良性發展軌道上行穩致遠,無論是著眼於行業發展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都將產生深遠影響。對於代購活動的經營者來說,隻要誠信、守法經營,就不必擔憂自己的生意會“難做”,隻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與此同時,專家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需要購買海外商品時,一定要盡可能地選擇正規渠道或平台購買,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若是需要托人代購,也要掌握對方真實身份以及產品來源,切勿隨意相信某些聊天群內發布的代購廣告,以防花了高價買到假貨,上當受騙。

  這次的網劍行動,再次釋放了監管必將從嚴的信號。不管是海外代購還是跨境電商,一定要合規合法,正當經營,絕不觸犯法律底線,為消費者創設省心、安心的購物環境。否則,一定會被市場淘汰,留給他們的時間可不多了。

(責編:楊曦、付長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