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19夏季達沃斯論壇

達沃斯論壇盡顯中國元素獨特魅力

2019年07月01日16:1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作為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平台,夏季達沃斯論壇向來不缺乏具有獨特中國魅力的文化元素。通過論壇,世界更加了解東方,通過在大連舉辦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世界更加關注這座海濱城市的歷史文化與其所代表的濃郁的遼南風情。

大連貝雕、庄河剪紙、普蘭店秸稈(木棍)手工技藝……即將在“大連之夜”文化晚宴上進行展示的9個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是論壇為中外來賓精心准備的“中國風點心”,雖非名菜,卻精致可口。可觀賞,可把玩,這樣的達沃斯就添了很多趣味,而見人見物見生活,當傳統與現代結合,當文化與旅游融合,當非遺走近身邊,這樣的達沃斯又有了很多親和力。

大連貝雕:貝殼也可以成為藝術品

大連貝雕始於明清時期,距今已有百年歷史。2017年被列入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在古代螺鈿工藝的基礎上,集牙雕、玉雕、木雕、微雕、石雕等各種雕刻手法於一體,取繪畫、書法、雕塑、篆刻等眾家門派之長,巧用貝殼的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精心雕琢,以我國國畫構圖形式和傳統的浮雕技藝,將貝殼的自然彎度和色澤、質感巧妙地組合鑲拼,創造出大批光彩奪目、富有立體感的貝雕藝術品。作品按照創作題材劃分,有山水,花鳥,靜物、人物等多種﹔從創作手法來看,又有浮雕畫,鑲嵌畫,立體貝雕等。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造型生動准確,寓意深刻。金阿山,大連貝雕第二代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首屆遼寧工匠,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其代表作品《九龍壁》《百壽圖》《萬裡長城》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

庄河剪紙:沿襲傳統樣式和表現手法

庄河剪紙歷史悠久,沿襲了傳統樣式和表現手法。在平視構圖、平面造型、鏤空效果和連接關系、強調裝飾、講究紙感刀趣等基本形態上,保持了傳統剪紙的共性特征。其剪紙構圖單純,造型極為簡煉和藝術夸張。2008年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2010年庄河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子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8年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韓月琴,庄河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和大連市最高文藝獎(終身成就獎)金蘋果獎獲得者,獲中國剪紙終身成就獎、特殊貢獻獎、全國先進文化志願者等10余項榮譽稱號。

普蘭店秸稈(木棍)手工技藝:藝術源於生活

普蘭店秸稈(木棍)手工技藝以“東北民居”為代表,是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它最早起源於百姓用高粱秸稈、玉米秸稈、柳條稈等制作的燈籠、水缸蓋、小籠子等生產生活用品,至今已有200余年歷史,2008年被列入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技藝特征明顯,形象逼真,地方風格濃郁,具有多項手工技藝的綜合性,集木工、美術為一體,反映了大連地區的人文風俗,蘊涵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李偉,普蘭店秸稈(木棍)手工技藝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大連首屆工藝美術大師,他制作的“大連老電車”秸稈(木棍)作品,已成為大連最亮麗的傳統文化名片之一。

傳統手工麥秸畫:美從自然來

傳統手工麥秸畫又稱麥稈畫、麥草畫,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2017年被列入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始於隋唐時期的宮廷,工藝繁瑣、精細。麥秸畫利用麥秸的自然光澤,經過熏、蒸、漂、刮、燙、撕毛、搶毛等多道工序制作完成。畫的設計在充分考慮麥秸上的自然絲紋的同時,利用剪貼后呈現出的橫、平、豎、斜的光亮,來表現畫的色彩和品位。崔桂君,傳統手工麥秸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2008年作品《三公圖》榮獲遼寧省紅山杯銀獎﹔2010年作品《玉宇瓊樓》榮獲中輕萬花杯金獎﹔2016年作品《伴侶》榮獲第八屆中輕萬花杯金獎。

虎頭鞋、帽傳統手工技藝:繡功一絕

2017年被列入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集插花、刺繡等手工制作工藝於一身,是一種具有典型性的傳統嬰幼兒鞋帽樣式。因其制作均以老虎形象為主,鞋頭呈虎頭模樣,故稱虎頭鞋﹔帽子成虎頭形狀,稱其為虎頭帽。馬巨,虎頭鞋、帽傳統手工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她的刺繡技術具有獨特的技巧和表現力,如盤金繡、纏針繡、打籽繡、亂針繡、辮子繡、平繡等,其藝術、學術、民俗、文化價值彌足珍貴。

民間傳統面塑技藝:充滿想象力

民間傳統面塑技藝起源歷史悠久,2017年被列入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題材主要包括傳統戲曲、民間傳說等。面塑又叫面花,以面粉為主料,加彩后用手和工具捏塑成各種人物、動物形象。在古代為蘊含祝福意義的食品或祭祀貢品,后來逐步演變成工藝品。民間傳統面塑技藝不僅豐富人們的生活,同時為民俗學、美術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心得啟示。鐘蕾,民間傳統面塑技藝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其面塑作品從名著和日常生活中尋找題材,主題突出,色彩濃郁,造型生動。代表作品《三英戰呂布》《忠義關公》《門神》《貴妃醉酒》等得到了業內外一致好評,曾獲第八屆中輕萬花杯金獎。

漆雕葫蘆:陰陽雕刻很神奇

漆雕葫蘆用雕刻、漏空、繪畫、電烙、鑲嵌等表現手法,在葫蘆原有美感的基礎上,加深它的藝術價值。2017年被列入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漆雕葫蘆的每一件作品都要經過打磨、噴漆、雕刻等過程完成。其採用陰陽雕刻的手法,經過精細的工筆剔雕,圖案清晰、明快,線條流暢飄逸,立體感強。陳忠盛,漆雕葫蘆第三代代表性傳承人、大連市手工藝術大師。

薩滿軋染傳統民族手工技藝:民族特點鮮明

薩滿軋染傳統民族手工技藝是一種傳統民族手工紡織品染色與繪畫技藝,其用天然植物配置染料,以動物皮貨蠟紙制作花紋板,再通過筆繪上色等工序制成。薩滿軋染作品圖案初期多以海東青、狗、烏鴉和喜鵲為主,后期逐漸豐富為飛禽走獸、鬼怪、花草樹木等,該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2015年被列入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盧令,薩滿軋染傳統民族手工技藝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其在繼承傳統手工技藝與噴染技法同時,進一步挖掘薩滿軋染的文化內涵和民族學、民俗學等價值,並建立滿族文化工藝品研發的社團。

吹糖人:真到不忍吃

吹糖人是一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2017年被列入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制作原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制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糖人作品逼真生動,線條流暢,惟妙惟肖,在全國各類藝術展覽會上深受國內外游客喜歡。鄭宗強,吹糖人第三代代表性傳承人。現任大連市民俗文化促進會分會長。曾受邀到新加坡做吹糖人表演,受到當地人和各國游客的歡迎,人稱“中國民間藝術家”。(人民網記者 楊曦)

(責編:楊曦、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