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走上高質量發展的振興之路

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16年來,大連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振興之路。
從2003年到2018年,大連地區生產總值由1632.6億元增長到7668.5億元,財政收入由110億元增長到704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01元增長到4355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512元增長到18103元……數字增長的背后,是大連持續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打造自貿試驗區“大連樣本”的不懈努力。作為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經濟總量最大、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城市之一,大連在遼寧全面振興中的引領作用愈加明顯。
持續優化產業結構
大連長興島,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2019年5月12日,恆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在這裡正式全面投產,這一項目是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戰略選擇。同樣是在長興島,“大連光源”項目的持續推進,為科技創新引領東北全面振興釋放出耀眼的光芒,這項科技成果將促進我國在能源、光學、物理、生物、材料、大氣、光刻等多個重要領域研究水平的提升。
長興島只是大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大連緊緊抓住動能轉換、引擎升級的主線,持續優化產業結構。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2018年大連市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6.4%和41.6%,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培育出智能裝備、軟件和集成電路等十余個千億級規模產業集群和核電設備、軌道交通等二十余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服務業逐步成為帶動大連經濟發展的主引擎,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轉向第二、三產業共同拉動。現代工業體系不斷完善,石化、造船、機車、軸承、制冷設備等生產規模居全國同行業前列,雲計算、儲能產業、電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做優做強。華為大連軟件開發雲已累計運行項目7000余個。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是大連立市之本,也是最大優勢。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大連累計完成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佔遼寧省的70%、東北三省的40%。定位東北之窗、京津門戶、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節點、歐亞大陸重要節點的大連,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功能區最多最全的城市之一。
“四個中心”建設全面提速,構筑起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發展迅速,承擔起東北地區70%以上的海運貨物和90%以上的集裝箱運輸。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提速,“遼滿歐”國際過境班列開通,北冰洋航線常態化運營,集裝箱海路、鐵路、公路多式聯運入選國家首批示范項目。區域性金融中心崛起,繼上海、深圳、北京之后,大連成為中國大陸第四個入選全球金融中心指數評價體系的城市。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全面啟動,對外貿易聚集地的作用愈發突出。
在不斷擴大開放合作的過程中,大連努力對標先進,以優良的營商環境保障合作的長久持續。迄今大連已推出23項“放管服”改革舉措,取消、調整487項行政職權,精簡市級管理權限125項,辦理時限壓縮69.4%。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大連跨部門跨層級實現“一次檢查,全面體檢”經驗受到肯定。全面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100項審批事項實現“零跑腿”,555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
近年來,大連充分發揮對外開放獨特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和中國—中東歐“17+1”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從“開放大市”向“開放強市”躍升。
2018年12月5日,首批從迪拜始發經大連港轉為鐵路運輸最終抵達滿洲裡的進口車,舉行了集裝箱拆箱儀式,標志著這條平行進口車海鐵聯運線路成功開通。大連2018年海鐵聯運量位居全國之首。基於先天稟賦和互聯互通優勢,積極推進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已成為大連搶抓“一帶一路”機遇的首要選項。密切與日韓主要港口合作,建設環渤海中轉網絡體系﹔重點開辟東南亞、中東、非洲、地中海至歐洲的航線,開拓輻射南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大連全面擴大開放正向寬領域拓展。
2019年6月11日,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省州長聯合會工作組會議在大連舉行,17個中東歐國家的36個代表團、66位外賓參會。經貿推介之余,大連精心策劃多條參觀線路,讓參會代表走進大連、親近大連。即將在大連舉行的2019夏季達沃斯年會將匯聚1800多名中外嘉賓共襄盛舉,這將是一次展示大連形象、開展招商引資的大好機遇。
打造自貿試驗區的“大連樣本”
如果說大連是東北的“開放高地”,那麼大連自貿片區就是這塊高地上走在開放最前沿的探索者。大連自貿片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立足大連特色,形成“大連經驗”,讓改革開放“試驗田”成為自貿區建設的“經驗輸出地”。
大連自貿片區挂牌兩年多來,已完成《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確定的108項改革任務中涉及大連片區任務總量的91%,出台了225項支持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出了237項制度創新事項,其中“進境糧食檢疫全流程監管”“保稅混礦監管模式”入選國家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並在全國推廣。在借鑒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3.0版基礎上,大連自貿片區新增跨境班列申報、海運中轉等9項功能﹔研發推出智能出口退稅平台,退稅提速47%﹔2018年大連口岸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壓縮33.34%。
隨著“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推進,大連自貿片區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營商環境,商事登記“立等可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兩年來,大連自貿片區新增企業近1.5萬家,存量企業超過2.5萬家,其中外資企業940家。2018年片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596.22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18.44億美元,分別佔遼寧自貿區的95.9%和96.9%。
數據來源:大連市委宣傳部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2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