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開放熱土,向世界打開合作大門

7月1日,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參會嘉賓體驗“猜拳”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楊青攝
7月1日,“夏季達沃斯”再次牽手遼寧大連,來自120多個國家的近2000位政界、商界、學術界、媒體人士,齊聚東北濱海明珠,共話“領導力4.0:全球化新時代的成功之道”。
2007年,已創建36年的世界經濟論壇第一次走出瑞士阿爾卑斯山深處的美麗小鎮,來到中國渤海灣畔,從此每年夏季年會在遼寧大連、天津兩座極具活力的城市輪流舉辦。
今年,世界再一次將目光投向遼寧,而今日遼寧已成開放熱土。成功舉辦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當選2019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省州長聯合會中方主席省……遼寧正張開雙臂,向世界打開合作大門,迎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全球化浪潮。
暢通絲路,全球化最佳打開方式
不久前成功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遼寧元素十分搶眼。遼寧盤錦與沙特阿美建設精細化工及原材料工程、東軟醫療在肯尼亞開展健康醫療診斷集成項目等6個“一帶一路”項目納入論壇成果清單,數量位於全國前列。
近年來,遼寧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開展國際合作,在“新絲路”上奏響遼寧強音。2018年,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創建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推動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編制印發“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國內省級層面首個全省全域建設的“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該方案按照國家“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格局謀劃了經貿投資、互聯互通、開放平台、金融服務、民心相通、智庫合作等六大領域重點任務,謀劃設計了300個合作項目,分階段推進實施。
遼寧加快拓展設施聯通,推進與境外國家全方位互聯互通。2018年,遼寧港口總吞吐量達11.2億噸,集裝箱1927萬標箱,通航“遼海歐”北極東北航道,“遼滿歐”中歐班列穩定運營。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客流量分別達1902萬人次、1876萬人次,國際及港台航線55條。同時,遼寧強化多邊貿易投資體系拓展,與歐洲、亞洲、非洲等地區產能合作加快推進,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華晨寶馬新工廠項目等一批標志性工程高效引進﹔沈變集團幾內亞水電站、東軟非洲醫療、華錦集團哈薩克斯坦化工等一批走出去項目穩步推進。
目前,遼寧省已與27個國家結成17對友好省州和69對友好城市,與114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往來,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大。遼寧省委出台40條開放政策、8條“雙招雙引”黃金政策,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新能源汽車等多領域開放,對外合作層次逐步提升。
興業熱土,打造最優國際化營商環境
“6月底前,遼寧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不能超過90個工作日”“9月底前,實現承諾時限較法定時限平均減少50%”“11月底前,遼寧省市縣三級各100個高頻事項‘最多跑一次’”……日前,遼寧出台一系列惠企利民、優化營商環境的方案和舉措,對標國際標准,打造發展環境最優省。
近年來,遼寧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全省上下圍繞“放管服”去疾除疴,“人人皆為環境”的氛圍基本形成,企業和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在營商環境建設上,遼寧對標國際國內完善“頂層設計”。2015年12月,遼寧省政務服務中心成立,分散在省政府各部門的400多項審批服務事項被集中到一起,統一運行管理。2016年,遼寧出台東北首部規范營商環境建設的省級地方法規,軟環境建設“有法可依”。2017年,全國首家省級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在遼寧挂牌成立。翌年,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更名為營商環境建設局,增加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務服務管理等新職能。
為讓各項政策切實落地生根,遼寧刀刃向內,依法開展專項整治。去年以來,全省深入開展“糾四風”“辦事難”“特權車”專項整治。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鏟除“奇葩”証明,調整取消了253項涉及企業辦事創業的証明。遼寧持續推進減權限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全面優化政務服務,分9批次取消調整行政職權1077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一律取消。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減至32項。全面實行“雙隨機、一公開”,建立執法人員與檢查對象“雙向互盲”抽查機制,實現了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隨機抽查事項全覆蓋。遼寧省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比例達97.5%,全省14個市376個事項實現即辦即給,484個事項“最多跑一次”,近40%的業務做到了即來即辦、立等可取。
肩負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歷史使命,遼寧乘勢而上勇攀全球化潮頭浪尖,向世人發出邀請:“遼寧機遇無限,遼寧真誠相邀,我在遼寧等你。”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吳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