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絲路明珠更璀璨(新疆是個好地方①)

本報記者  王俊嶺  李亞楠
2019年07月12日08: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新疆果子溝大橋。
  (來源:新疆日報)

  今年是新疆和平解放70周年,也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5周年。在新疆工作總目標的引領下,近2500萬新疆兒女團結奮斗,近年來新疆經濟持續增長、社會不斷進步、民族關系和諧、人民安居樂業,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的增長極、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游客喜愛的熱門旅游目的地。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新疆是個好地方”系列報道,為海內外讀者展示一個繁榮的新疆、幸福的新疆、平安的新疆、人氣旺盛的新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新疆。

  ——編 者 

      

  新疆是個好地方。這裡有雪山大漠、瀚海綠洲,絕美的風景吸引著游客駐足。這裡瓜果飄香、資源豐沃,是中國西部的一塊熱土。新時代的新疆,高鐵、高速公路、飛機聯通八方﹔風能、光能“風光無限”﹔中歐班列、保稅區,全方位開放﹔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齊頭並進。一個繁榮興旺的新疆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西部地區增長極

  佔中國國土總面積1/6的新疆,不僅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更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如今,美麗富饒的新疆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2018年,新疆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萬億元。

  快速增長,交通便利是基礎。5年來,新疆立體交通體系加速形成。G7京新高速公路通車,新疆至北京的距離縮短了1300多公裡,全疆高速公路裡程突破4800公裡﹔新疆鐵路營業裡程6200多公裡,鐵路從最初的“一”字形到“人”字形,再到如今已形成包括蘭新線、南疆線、烏准線、精伊霍線等在內的跨越“三山兩盆”的全新路網布局﹔250多條國內國際航線讓新疆與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2019年,新疆進一步向南部地區傾斜,撬動社會資本投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城鎮等基礎設施領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質量提高,動能轉換是保障。5年來,新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隨著2018年烏魯木齊環鵬有限公司二井田煤礦、溫宿縣庫爾歸魯克煤礦等被依法關停,近3年新疆累計關停煤礦157處,退出煤炭產能1899萬噸,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787萬噸。低端產能的“退”,換來了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資源要素空間。憑借突出的光熱資源,新疆電力迎來“風光”時代,新能源開發取得長足發展,風力、光伏發電消納比例不斷攀升。2018年,新疆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2.1%﹔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5.1%﹔清潔能源發電量比上年增長9.9%﹔全區高技術制造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8個和11個百分點。

  持續發展,綠水青山是依靠。5年來,新疆生態環境得以顯著修復。不久前的世界地球日,新疆於田縣奧依托格拉克鄉亞爾買裡村的村民們通過植樹造林,再次宣示了將塔克拉瑪干沙漠擋在村外的決心。村裡人介紹,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村庄周圍建起一條條林帶,阻擋了沙漠前進的腳步。無獨有偶,野花爛漫、天鵝嬉戲、百鳥飛翔的賽裡木湖,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目前,賽裡木湖域草原已全面恢復,草場植被覆蓋率近100%。2018年,賽裡木湖景區門票收入8500萬元,接待游客148萬人次,均較上年有大幅增長。”賽裡木湖景區黨工委書記李新光說。

  對外開放新高地

  舊時駝鈴聲聲,今朝汽笛長鳴。

  不久前,一列滿載商品的中歐班列從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駛向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成為該集結中心運營3年來開行的第2200列中歐班列。中歐班列繁忙的背后,不僅是日用百貨、服裝、機械設備、電子配件、石油化工等200多個品類的熱絡生意,更是新疆經濟乘“一帶一路”東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最新縮影。

  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新疆在苦練經濟發展內功的同時,充分發揮口岸開放型經濟的“帶動效應”“溢出效應”,靠著“以貿促工、以工興貿、貿工互動”,實現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開放促進了發展。新疆新鐵國際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南軍介紹,自2016年5月26日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開通運營以來,中歐班列開行規模由最初的每周開行一列,快速發展到每天3列,形成了密集化、常態化開行模式。如今,由集結中心始發的班列線路通達中亞和歐洲19個國家的26個城市。貨物品類也由最初的日用百貨、服裝拓展至機械設備、水暖建材、電子配件、石油化工等200多種。烏魯木齊集結中心的蓬勃發展,吸引了40多家來自湖北、山東、河南、浙江等地的食品加工、棉紡織品、機械制造、家具生產等商貿物流、跨境電商企業入駐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轉而又帶動了當地工商業轉型升級。

  發展推動了開放。今年3月,霍爾果斯—努爾饒爾口岸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試運行。霍爾果斯競天貿易有限公司報關報檢負責人程照鵬說,公司每年有3000多輛貨車果蔬出口,現在當天果蔬就能進入哈薩克斯坦市場,使企業有了更大回旋余地。今年8月,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將使用“智能場站平台系統”,不僅過往中歐班列時刻表、箱源、空余艙位等實時運行數據可以一覽無余,貨物追蹤、境外段班列運行信息、平台訂艙等信息也清晰可見。“這有利於往來貨物‘集拼集運’,即國際貨物與國內貨物同列運輸,意味著內貿與外貿銜接將更加緊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委員會綜合部部長湯晗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許建英表示,新疆與8國毗鄰的地緣特點使其具有溝通東西方的便利。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已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新疆更是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優勢,以多種形式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

  安居樂業好家園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成果要讓人民更好地分享。

  如何把新疆特有優勢資源變成各族民眾發家致富的“聚寶盆”,關乎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新疆飲食素有“可以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馕”的諺語。新疆馕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吐爾遜江·阿布拉家裡四代都是以打馕為生,烏魯木齊馕文化產業園集工業、旅游、娛樂等為一體,採用“電商+實體”銷售模式,在展示馕文化、接待游客、銷售特色產品的同時,有效幫助了少數民族群眾就業脫貧。“我們南疆富余勞動力主要來自貧困家庭,之前的年收入不到五六千元,到產業園經過培訓后,技師最高每個月就能拿到5000元工資,最低的也在3000元左右。”吐爾遜江·阿布拉說。

  如何讓偏遠地區孩子們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資源,關乎新疆的未來。2018年9月,來自天津市實驗中學的援疆教師安楊華放棄了原本優越的工作條件,帶著多年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來到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區。一到任,安楊華就在和田地區第二中學主動承擔起高中三年級兩個實驗班的語文教學及全校的語文教研任務。盡管干燥的空氣、明顯的溫差、頻繁的揚沙一度讓這位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白面書生”很不適應,但很快安楊華便樂在其中。“評講文章時,我會教給孩子們實用的閱讀方法和解題技巧,啟發他們領悟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情感與哲理,孩子們也會在節日時送小零食給我作為禮物。看著孩子們收獲知識后的笑臉,吃再多苦都值了。”安楊華說。

  如何確保貧困人口按期脫貧,關乎經濟社會發展的成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新疆全區88438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實現脫貧,剩下的3.2萬余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將在今明兩年全部如期脫貧。“目前,社會救助政策全面落實,各地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了低保范圍,實現了應保盡保。同時,新疆大力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就業轉移,安保、保潔、護林員、草原管護員等崗位都有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就業的情況,每個月也可以獲得1500至2000元的工資收入。”新疆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陳宏博說。

  今日新疆,正沿著中共中央治疆方略指明的正確方向蓬勃發展、奮力前行。古絲綢之路上的這顆明珠,在新時代更加璀璨奪目。

(責編:庄紅韜、付長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