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記者親測:用智聯招聘求職引來騷擾電話不斷

2019年07月12日14:35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近日,一起由“智聯招聘”員工參與、致使16萬余份個人簡歷外流並在淘寶銷售的案件,再次引發社會公眾對智聯招聘網站上個人信息安全的極大擔憂。記者親測發現,通過智聯招聘找工作,個人信息安全仍難保障,想要銷號更是難上加難。

網友吐槽在智聯招聘登記后引來騷擾

6月19日,新華社微信公號發布《實測曝光!智聯招聘、百合婚戀等24款App超限索權!有窺私可能》的文章。文章刊發之后,許多網友通過后台留言,揭示自己在智聯招聘也遇到過同樣的遭遇。

有的吐槽智聯招聘的App索權過度。如網友@金湖S表示,隻要你不同意它對你的索權,這個App就沒法用。

有的網友吐槽注冊一次后,引來騷擾電話不斷,不堪其擾。網友@夢天明說,自己在智聯招聘注冊以后,老收到一些騷擾短信。網友@One life說,自從用過一次智聯招聘找實習后,它就開始瘋狂地給我發騷擾短信,發垃圾郵件。網友@Y更吐槽他所遇到的奇葩經歷,用智聯招聘填過簡歷但既沒投也沒公開,結果一年中接了無數與找工作有關的騷擾電話。

還有不少網友吐槽說,自己嘗試想注銷智聯招聘的賬號,但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網友@深什麼北說,智聯填了簡歷以后,簡歷根本刪不掉,打電話注銷賬號都不行。網友@馬濤也說,在智聯招聘裡的個人簡歷無法刪除。

記者親測:注銷賬號難上加難

6月初,記者在手機上下載了智聯招聘App進行實測。

記者注意到,使用該App除需要用到無線數據、通知、照片、位置等權限,智聯招聘的確還需用戶授權通訊錄權限。

記者在填寫了個人信息后,隨機投遞出幾份簡歷,為確保安全,隨后選擇了“加密當前簡歷”,智聯招聘隨后提示“加密后,未投遞企業將不會找到你”。

然而,在隨后的半個月時間裡,記者每天都接到多個電話,其開篇無一例外都是“您最近在找工作嗎?”讓記者震驚的是,除了最初幾家公司是記者主動投過簡歷的之外,后續打來的公司都是記者並未主動投遞過的公司。記者詢問這些公司是從哪裡獲得信息時,來電者大多支支吾吾,主動挂掉電話。

6月22日,不堪其擾后,記者嘗試刪除個人信息。操作中發現,在智聯招聘填寫的簡歷信息不能完全刪除。智聯招聘提示稱“個人必須保留一份簡歷,以防止誤刪簡歷”。

按照智聯招聘官網幫助中心“您的賬戶可以注銷”的提示,記者嘗試注銷賬號。但在官網和App多次嘗試后,均未能找到對應的標簽入口和注銷入口。

究竟如何才能刪除賬戶?智聯招聘官網的“常見問題”給出了答復:“很抱歉,本網系統目前並不支持此項功能。”

智聯招聘這樣回應“過度索權”

針對網友質疑智聯招聘的這些問題,記者對智聯招聘負責人進行了採訪。

該負責人認為,智聯招聘在獲取用戶信息權限前,對用戶進行了提示告知,用戶確認接受,才會獲取。可網友@金湖S認為,自己接受這個提示,其實是無奈的,因為你不接受就沒辦法用。

對於App索取權限問題,該負責人認為,“位置權限是方便用戶填寫居住地和搜索附近職位,相機權限是便於用戶上傳頭像照片,同時視頻功能也需要相機。”同時,用戶不開啟權限,僅是相關功能無法使用,App仍可使用。

但是,App為何還要獲取用戶手機的“通訊錄權限”?

對此,該負責人解釋稱,智聯招聘App擁有“職Q”等社交產品,是一款具有社交屬性的App。智聯招聘App獲取通訊錄權限,是用於計算使用者的人脈信息,為用戶提供包括人脈印象、人脈分布、技能評價和邀請好友進行內推以提高獲取目標職位的成功率等用途。

但記者發現,通訊錄用於“職Q”的行為在智聯招聘獲取該權限前,未有任何告知。另外,網友使用智聯招聘大多隻為找工作,並未要求智聯招聘對自己手機通訊錄中的人脈進行分布計算,更沒有讓智聯招聘向自己手機通訊錄中的人進行內推。對此,北京一法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兆成認為,智聯招聘App這一行為,顯然超出了“招聘”的服務范圍,更是對用戶權利的侵害。

那麼,用戶被“竊取”的通訊錄信息是否會被泄露呢?

記者注意到,對此智聯招聘早已給出“免責聲明”:收集的求職者的個人信息,可能與數據分析公司、廣告服務公司等業務合作伙伴分享﹔當把簡歷放入其數據庫時,使用者應已意識到這種風險並同意承擔,智聯招聘不承擔法律責任﹔即使注銷賬號,智聯招聘仍會保留使用者的部分個人數據,使用者刪除了已分享的信息后,平台仍對他人公開等。同時智聯招聘希望使用者理解網絡上不存在“完善的安全措施”。

“這一紙聲明,就可以把用戶的信息拿來給予第三方,而且還不承擔法律責任,這顯然是不對的。”周兆成認為,用戶想要注銷賬號,智聯招聘還可以繼續“保留”,這是對用戶注銷意志和信息被遺忘權的公然漠視。

此次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簡歷的事件,更引發網友擔心:自己的簡歷很可能也會被惡意交易。而智聯招聘官方到底會拿多少求職者的信息去非法交易獲利?

對此,該負責人並未直接回應記者,只是稱:“公司內部信息安全部、合規部、法務部等多部門聯合監督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貫徹落實。”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馮鬆齡參與採寫:王阿童)

(責編:栗翹楚、付長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