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電商沖擊 高校實體書店面臨經營壓力

吳婷婷
2019年08月02日08:25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電商沖擊 高校實體書店面臨經營壓力

  8月1日,人民大學明德書店。盡管學校給予了房租優惠,但書店依然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8月1日,人民大學明德書店特價區,一顧客正在閱讀書籍。該書店負責人表示,書店常年打折銷售,每年會虧損幾萬元。

  8月1日,人民大學明德書店。書店內設有消費區和讀者休息區,消費區提供咖啡、飲料等。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盡快補建。

  但近年來,受電商和數字閱讀沖擊,一些校園實體書店因經營困難倒閉或搬離校園。校園實體書店目前生存現狀如何?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7所高校,發現除北京師范大學外,大部分高校均有至少一家實體書店。與民營書店相比,具有校方背景的書店正逐漸成為高校實體書店的主力,記者走訪的7所高校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交通大學5所高校均有這類書店。

  專家建議,高校書店可以連同其他校內資源平台,比如圖書館、出版社、后勤服務集團等,構建一個服務的閉環。此外,書店還可以和學生社團、老師課堂、高校學術交流活動等進行鏈接,通過為師生的文化服務反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現象1

  房租高企 高校民營書店艱難求生

  不論是校內還是校外,實體書店的房租總是佔據了成本的大頭。7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北京理工大學,該校有一家名叫“北理宏圖”的書店。書店經理李升告訴記者,北理作為一家理工類院校,書店一直都不多,“最多的時候大概也就兩家左右吧”。李先生經營的這家是連鎖性質的書店,主要經營教輔類書籍,每逢開學、考試的時節,書店的生意才會比較好。

  談起書店經營上的困境,李先生表示,“最早我們也賣一些文學讀物,可是網購普及以后,這些書就賣不出去了,放在店裡又佔空間。”他介紹,實體書店在銷售教輔類書籍上還是有一些優勢。“考研、考公的學生一般都會來實體店買書,一來是節省時間,隨到隨買,不需要等快遞﹔二來能看到實物,判斷適不適合自己。”

  “跟餐飲和打印店競爭,我們沒有任何希望。”曾在北京師范大學校內經營二手書店的老板小閆是北師大本校畢業的,畢業那年發現很多同學的舊書運不走,賣廢紙又太可惜,就開始創業收二手書。2008年下半年,小閆在學校租了個門市,正式開起了二手書店。

  2016年年中,北師大對校內門市重新招標,房租漲了整整一倍。小閆表示,參與競標的有很多餐飲、打印店鋪,他們提出的房租,自己根本無法負擔。“當時店裡還有很多存貨,搬走那些書大概用了三四天。”小閆說。

  目前,小閆隻能通過微信做二手書買賣。沒有了實體店,小閆的二手書生意主要通過老客戶之間的口耳相傳。但經營成本卻沒有隨著實體店關閉而減少。為了存放回收的二手書,小閆在北師大附近租了一個倉庫。“與線上二手書收購相比,我們的優勢就是距離近,不浪費時間,但現在這個優勢也快消失了。”小閆坦言,現在的收入與原來相比不增反減。

  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在北師大堅持經營9年的二手書店——墨香書店,由於場地問題關門停業,這也是該校校園內最后一家實體書店。

  “我們學校啥都有,就是沒有書店。”一位北師大男老師對此表示有些遺憾,“作為老師,我還是挺希望校園裡有家書店,這樣會方便一些。”同時他表示,教育部已經發文支持高校實體書店的發展,“說不定下學期書店就會有了,這是好事。”

  現象2

  出版社開店成高校實體書店主力

  與私營書店相比,具有校方背景的出版社開辦的書店成為一些名校實體書店的主力,記者走訪的7家高校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5所高校都有這類書店。

  北京大學校內的北大書店前身是北大讀者服務部,2018年北大120年校慶時正式開業,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直接管理,經營范圍包括教材、教輔、學術書籍等類別。店內還提供有桌椅的學習區,書架下方放置了蒲團供讀者休憩。此外,北大書店對持有北大學生証、教職工証和校友証的顧客都有折扣。“一般普通書籍八折,教材八五折。”書店業務店長徐先生介紹。

  徐先生表示,對於北大書店,校方給予了很大支持。在校方支持下,書店與師生的關系也十分緊密。“我們不僅有專門的學生團隊對書店進行運營,還會為學生活動提供場地。此前我們就舉辦過‘北大影協’的攝影展,有不少同學都會過來看看。”徐先生表示,今年年初,北大書店還作為地標性建筑收錄進北大電子地圖。

  與北大書店性質相同的還有中國人民大學的明德書店。7月29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中國人民大學,在國學館西北側路邊,明德書店的指路牌非常醒目。記者了解到,明德書店前身是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蘇聯專家食堂,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資裝修,營業面積現在已擴大到600平方米。

  書店最外側書架上擺放著人大報刊資料,書店經營的書籍種類包括文學、外語考試、歷史、教育、社會文化等。書店還設有消費區和讀者休息區,消費區提供咖啡、飲料等。除了書籍,書店內還銷售人民大學紀念品,如筆記本、書包等。一些工藝品也有銷售,如30多元一個的精美小花瓶、漂亮的卡通折疊書立等。

  上午11點多,一個男生提著傘走進書店,他是專門來這裡看書的。男生告訴記者,他是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生,家住人民大學附近,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喜歡來書店坐一坐。“我挺喜歡明德書店的氛圍,感覺很舒服。而且我是學教育學的,書店裡也有我需要的書籍,無論是查資料還是買書,都非常方便。”

  聲音

  圖書館的氣氛更適合專心學習,書店的氣氛更輕鬆。我沒事就會去鄴架軒書店逛一逛,隨便翻翻書可以平復一下浮躁的心情。

  ——清華大學殷同學

  學校裡的書店對我而言最大的意義就是“買教輔材料”。平時會看一些推理類的小說,但這種書在網上買就可以了。

  ——北京理工大學劉同學

  二手書店本來存在感就很低,再加上網上基本能買到需要的書籍,所以沒有書店並不會感覺特別不方便。

  ——北京交通大學趙同學

  學校圖書館的書籍更新頻率比較高,而且圖書館規模大、存書更豐富。我有需要的書籍,一般都選擇去圖書館查閱。

  ——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生王同學

  - 建議

  書店與圖書館形成合力,構建服務閉環

  浙江大學出版社總編助理葛玉丹表示,此次教育部出台的《指導意見》中有許多亮點。“《指導意見》提到,要促進校園實體書店與圖書館、出版社和后勤服務實體互動合作,利用好圖書館資源優勢拓展實體書店經營空間,鼓勵高校出版社開辦‘前店后廠(前面書店,后面出版社)’式的讀者服務場所。也可以連同其他校內資源平台,比如圖書館、出版社、后勤服務集團等,構建一個服務的閉環。”

  葛玉丹認為,大學實體書店的定位比較明晰,讀者群體也更具黏性。高校校內書店可以與校園裡其他服務師生的資源平台直接合作對接。與其發問“如何與大學的圖書館等區別開來”,不如思考“如何與大學的圖書館等形成合力,進行互補”。

  以華東師范大學涵芬樓書店為例,葛玉丹介紹,“涵芬樓就開在圖書館邊上,考試周的時候,書店實行24小時營業,並且提供遠低於平時價格的優惠套餐作宵夜,這就與圖書館形成很好的互補。”

  此外,葛玉丹建議,書店還可以和學生社團、老師課堂、高校學術交流活動等進行鏈接,通過為師生的文化服務反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還可以發起組織讀書會,各大高校都有老師組織讀書會,可以將之統一起來,惠及更多讀者。

  - 對話

  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書店負責人律蘊哲

  “校園書店單做零售沒有任何機會”

  最大的問題是租金成本高

  新京報:發展高校實體書店,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律蘊哲:高校實體書店與校外實體書店面臨相同的困難,就是成本問題,其核心是房屋租金。人民大學明德書店位於校內,我們需要向學校交納租金。而我們書店常年打折銷售,比如八折、八五折,還有些是半價。人民大學明德書店是不掙錢的。

  新京報:明德書店一年的房租是多少?學校是否提供優惠政策?

  律蘊哲:租金現在一年78萬多,因為我們面積比較大,連庫房帶營業面積應該有1500平方米,這已經是學校給我們的優惠價了。這個行業銷售毛利也就10%-20%,盡管房租有優惠,我們依然面臨很大壓力。除去員工開銷、水電開銷,還有房租,明德書店每年會虧損幾萬元。

  新京報:除了明德書店,人民大學校內此前還有過其他書店嗎?

  律蘊哲:人民大學最早有一家書店,后來被一家教育機構買了,書店也就離開人大。2006年,人民大學出版社曾在校園內開設書店,2015年遷址到現在這個地方。以前也有過一兩家民營書店,但前幾年倒閉潮的時候都倒了。現在電商沖擊得實在太厲害了。

  單純做零售沒有任何機會

  新京報:既然不掙錢,為什麼還要堅持下去?

  律蘊哲:前不久,教育部開過一個高校書店的座談會,包括我們人民大學、北師大、北語、北大、清華等高校書店的負責人都去了。大家座談的時候都說到了虧損的問題。既然不掙錢,我們圖什麼?可能這是一種情懷吧。按照我們社長的說法,書店就是一個微利的、帶有公益性質的機構,主要服務於師生跟校園文化建設。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現在開高校書店的絕大多數都是學校的出版社,比如明德書店就是人民大學出版社的一個部門,出版社跟學校也沒必要算細賬。

  新京報:你認為高校書店的定位應該是什麼?

  律蘊哲:我認為首先是支持所在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人民大學明德書店就包括了人民大學所有學科的教材、教輔以及學術書。同樣,我們的書店開到了科大、林大,這些學校大部分學科的教材、教輔、學術書,我們都會配齊。也就是說,每一所學校的學生都能在書店裡找到與學科相對應的書籍。同時,我們這幾家書店也負責學校的教材供應。能夠支撐高校書店辦下去的原因之一就是保障學校的教材供應。如果單純銷售文學類書籍,或者單純做零售,高校書店肯定沒有任何機會。

  學校扶持力度可能會有新突破

  新京報:教育部發文后,對高校書店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律蘊哲:以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校不夠重視,有些學校認為已經有圖書館了,要你書店干什麼?我們跟學校溝通辦校內書店時就遇到了“踢皮球”三不管的問題。我們要在學校開個書店真是舉步維艱,沒有一個明確的主管部門。

  教育部發文后,我覺得學校的重視程度會提高。下一步,各個學校可能會有一個專門負責高校書店建設的部門來統籌這件事情,這樣我們再開新店就順利一些。另外,有了這份文件之后,我估計在優惠政策或者學校的扶持力度上會有一些新的突破。

  另外,以前很多民營書店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就賣起盜版書,這種情況很多學校不管不問。今后如果學校重視起高校書店這個問題,肯定會注意這方面的管理,對書店發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責編:楊曦、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